第1章 勘破虛妄境(1 / 2)

大道無形生於天地,大道無情運行於日月,大道無名長養於萬物,吾不知其名,強名曰道。

吾以道而清淨靈台,以意會於無相妄念,以天塹而變換筋骨,蒸融關脈,統攝身心,則真不死之道也。

蓋所謂無身者,即是精神離去軀殼,純陽炁體超脫造化之。

正所謂:無極原為炁,一元混成體;太極本無根,相抱生兩儀;三才見本性,方知天地人;陰陽生四相,河圖定東西;五行配兩炁,萬物神靈生;乾坤應六合,運行日月星;七政定君主,四季更分明;八卦分先後,洛書數術清;九宮知世界,易傳聖人經。

夫陰陽者,天地之道,萬物之父母,生殺之本始,造化之綱紀,神明之府。

人身雖小,卻暗合天地。

從古至今,古聖先賢,上至聖高真,莫不由此而證果成真。

故,先賢曾說:

“上士悟之,升為天官。中士修之,南宮列仙。下士得之,在世長年。”

由此可見,遵循這一正道而修真者,不僅能得長壽,還可升華陸地仙境,乃至飛升仙域。

這就是下界凡間的“超凡入聖”。故曆代修真者特別重視和尊崇之。

……

而上界,便是仙域。正是凡間人們的信仰,神靈居住的地方。

即:古代的傳說、宗教以及神話中,天地萬物的創造者和主宰者,其具有超凡能力、可以長生不老的人物。

……

別以為仙域便是盡頭了,不同於仙域(三十六重天之中)的體係嚴密。在仙域之上,不再是天界,而是一片虛無的混沌神域。

神光普照中的混沌域,第一混沌境——虛妄境。每一境的界位,就隻有一尊帝主——帝君。隻見那位帝主,在一片茫茫的混沌中煉化著這一界中的混沌氣體。

也就是這一虛妄境界中,帝君抬眼閉眼間的虛妄鏡,推動著混沌氣體的流向和變化,決定著每一個界麵的生死存亡。

……

隻見在那尊位寶座中,七彩神蓮托起的那具身影,時而一陣虛無縹緲,時而又閃現一團白光琉璃,似近似遠,似幻似夢,似隱似現,似無形無質又有形有質,似有質無形又有形無質,似有形無質又有質無形。

在那炁之始,神之意中,隨著那具白光琉璃體的一呼一吸間的忽然停頓,虛無中瞬時霞光萬丈。

屆時,隻見那具白光琉璃身影,緩緩起身,自那虛無中走出,身形逐漸顯現。

這具身影,便是那萬界來朝的混沌域之主——帝君。

在那仙域上空,七彩祥雲托起處,亦逐漸顯現帝君莊嚴的身形,紫金光泛起一身亮熒光於他周身,襯得他身後的紫金法身,似隱似現,特別雍容大氣。

青綢仙袍的身後,一頭黑亮垂至膝蓋的直發,稍稍斜飛的英挺劍眉,細長蘊藏著銳利的黑瞳鳳眸,削薄輕抿著而嘴角微揚的朱唇,菱角分明如粉雕玉琢般的輪廓,修長高大卻不粗礦的身材,宛若黑夜中的鷹隼,冷傲孤清卻又盛氣逼人,孑然一獨立間散發著傲視天地的強勢。

此時,隻見那十方萬法界之諸仙佛,包括仙帝,如有見聞者,無不三叩九拜,聲勢更是氣勢如虹,以致使混沌域下方的虛空中,流光溢彩。

……

在帝君神目所及的某一遙遠的下界位麵處,帝星時隱時現。

喬歌觀之,心裏輕歎道:

“原生來本靜,靜中秋,一味薰蒸補破舟,血變為炁潮絕信,先天一複上瀛洲!她這又是何苦?”

再觀之,不禁搖頭心道:

“玄天宗之心息相依,即亦是(厲)慧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