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這兩人的相遇相識,竟是老套的英雄救美。
陳氏並非紀城人,她來紀城本是帶有隱疾的妹妹來尋醫問藥的,怎知剛落腳沒兩天,身上的錢財就全被人騙了去,走投無路的姐妹倆唯有報官,這官司恰好就是周海康接的。
在官位上,周海康倒也算是盡責,來告官的又是在紀城無依無靠的兩個弱女子,責任心與同情心讓周海康無法對陳氏姐妹置之不理。
他一邊給二人安排好食宿,一邊全力追查坑騙二人錢財的罪犯。
為了這樁案子,周海康與陳氏時有接觸,他甚至還墊錢幫陳氏的妹妹找了郎中治病,在不知不覺間,兩人互生情愫。
等到騙子落網,錢財追回後,陳氏也下定決心留在紀城,她的妹妹治好了病,一個人回了許都。
很快,陳氏就進了周家的門。對於周海康納妾一事,趙氏明麵上自是沒有異議。
紀城雖民風開放,女子同樣能上學、經商、夜遊,但在男女婚配之事上,卻仍循舊俗。
稍有頭臉的人家,都會納妾,像武老爺那樣專情的好男人,畢竟鳳毛麟角。周海康要納妾,趙氏又有什麼理由阻攔。
然而,要與其他人分享自己的夫君、自己的愛人,想必任何一個女子都不會開心。再加上陳氏進門後,周海康便對趙氏愈發冷淡,以前的深情模樣,現在隻在陳氏麵前展現,趙氏內心對陳氏充滿了怨恨。
怎奈陳氏並不是個恃寵而驕的女子,她對趙氏永遠都是恭恭敬敬的,趙氏心裏雖怨恨她搶走了夫君的愛,但既找不著她的錯處,自己也不想成為一個刻意挑事的妒婦,便也隻好與她不冷不熱地處著。
陳氏進門一年後,生下了第一個孩子,女兒周景蓉。
周海康雖已與趙氏育有兩子,但這是他的第一個女兒,所以喜歡得緊。
已有兩個兒子的趙氏也一直想要個女兒,周景蓉的出生,使得她與陳氏的關係和緩了些,她時不時就會去看看這個小丫頭,心裏是又喜歡又羨慕。
周景蓉也實在是個爭氣的孩子,把爹娘的優點全盤吸收,長得格外的乖巧可愛。
周景蓉兩歲時,陳氏又有了身孕。趙氏見狀,便向陳氏提議,暫時把景蓉放她房中照顧,以便陳氏安心養胎。
說是提議,卻似乎不容拒絕。陳氏知道趙氏是真心愛護景蓉,並不會苛待她,也確實擔心自己孕期對景蓉照看不周,便隻好忍痛答應。
幾個月後,周知曉出生了。
趙氏見陳氏又生了個女兒,幹脆不打算把景蓉歸還給她了,便又借口兩個孩子不好照顧,自己再替她帶景蓉一兩年。
陳氏並不傻,她知道趙氏想把這個女兒據為己有,自己縱有萬般不舍,卻還是默許了。
畢竟女兒還在周家,想見便每天都能見到,也不算是母女分離。
可最根本的原因,是她發現,景蓉跟著趙氏,可以過得更好。
趙氏對景蓉的疼愛,一點兒也不比對她自己兒子的少,而周海康對陳氏的疼愛,卻早在陳氏懷孕期間又轉移到其他女人身上了,以至於連給自己第二個女兒取名這種大事都忘記了。
若是強行把景蓉要回來,未必是為景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