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有沒有人會把這本無聊的小說會看到最後,也不知道有沒有熟人會刷到我這本小說覺得有些情節似曾相識。
是的,這是我寫的自傳,故事還在繼續,但筆尖隻能停留在這裏,所謂自傳就是寫自己的故事,小時候每個人都以為自己是小說裏的主角。
但長大後才發現,我們不過是別人的璀璨人生裏的路人甲,以前看小說會羨慕女主,想要一個像男主一樣的男朋友。
後來再看霸總小說的時候,隻會代入那個半夜被叫起來給女主看病的家庭醫生,心疼那個動不動就要丟工作的管家。
小說裏有些情節其實是我虛構的,主要是以陳小意的視角展開敘說故事,其他人的有藝術優化的成分,比如說李昊為了陳小意約架於靜,現實生活中其實是沒有的。至於番外,其實是我以主觀臆想寫出來的,不知道他們到底是不是這個想法,帶著三分真實,七分猜測。
有些順序也是顛倒的,其實陳小意是在和霍臻戀愛之後,才帶著霍臻去見閨蜜的。因為有時候寫著寫著會忘記一些事情,幹脆把它後置。
從開頭的決裂的好朋友,到結尾的漸行漸遠的楊媛,其實每個人身邊都有階段性的友誼,真的很羨慕那些玩了十幾年的閨蜜。
也很羨慕上個大學宿舍裏有一群誌同道合的朋友,畢業多年後還能在一起聚聚,但是不是每個人都能有這樣的運氣,至少陳小意是沒有這樣的運氣。
我好像在哪裏看過這樣一段話:“超過七年的友誼必然維持一生”,確實還是朋友,但關係再也不會像以前那樣好了。
全書主要是訴說陳小意這兩段爛的離譜的感情生活,其實如果不和李昊談第二次,李昊還會是她心裏的白月光。
這本書的第一卷叫做:“月光已泛黃”,泛黃的有當初懵懂初戀的記憶,也有再次戀愛後濾鏡破碎的悲傷。這一段戀愛陳小意是完全戀愛腦的,自己CPU自己,李昊是愛她的。
其實在這段感情裏李昊什麼實質性的行為都沒做,如果說初中的時候隻是因為年紀小不懂得怎麼處理,那麼大學的時候,也成年了,他和陳小意再次戀愛的時候,完全沒把對方當做女朋友看待。
送禮是陳小意給他送,他才會給陳小意送,有些像隨時隨地準備分手快刀斬亂麻不想虧欠對方一樣。
最終其實李昊早就不想談了,但陳小意不說分手他也不說,看似是不想傷害陳小意,但實際上就是渣男行為,他不說,但是可以用各種行為逼你先說。
其實從陳小意第一次去他學校見他,得知對方和異性朋友出去看電影,還和異性朋友出去吃飯的時候,就該了結這段感情。
但因為年少時候的喜歡,以及這6年期間在心裏給他疊加的一層又一層的濾鏡,愣是舍不得這段感情。李昊在說請楊媛吃飯但是又沒做到的時候,這個行為真的很掉價,既然做不到就不要承諾。情侶之間,不打電話,不見麵,甚至偶爾才聊一次天,這明顯是不正常的情侶該有的相處方式。
陳小意醒悟的太晚,如果不是李昊那個女網友的出現,陳小意可能會一直傻下去。
其實陳小意真正醒悟是在和霍臻戀愛之後,霍臻對她戀愛的方式與李昊截然相反,不但每天都會打視頻電話,而且十分粘人。
和霍臻戀愛一周左右的時間,陳小意才後知後覺的反應過來這才是正常的戀愛狀態。
後半部的名字叫做“一顆朱砂痣”,霍臻為什麼會成為陳小意心上的一顆朱砂痣,因為未來很大概率再也遇不到這麼對自己的人了。
現在回過頭來複盤和霍臻的感情,其實剛開始的時候,霍臻靠近她也僅僅是因為工作環境以及社交圈子沒有異性,陳小意是當時現實生活中認識的唯一一個異性。
可以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霍臻討好陳小意隻是希望能有個女朋友而已,而陳小意選擇和霍臻開始,也是希望進入下一段感情忘記上一段而已,大家的動機都不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