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我對水彩畫的見解 張充仁(1 / 1)

可以用各種不同的方法來作水彩畫,如用小筆細鉤輪廓,上一遍淡彩;蘸濃厚的顏料來帶塗帶渲;水彩夾水粉;彩色鉛筆夾水彩;乃至水墨夾水粉等等很多的辦法。憑畫家的習慣手法,隻要能表達畫家的意圖,達到造型和色彩的良好效果,方法完全可以多種多樣。不過水彩這一工具,有它特殊的性能,因而也有它特殊的效果,能充分地發揮它的性能,才能達到高度的效果。否則把水彩工具當作其它繪畫工具一般地運用,就會失掉或減低了它的性能優點。軟的水彩畫筆在毛糙的紙麵上劃線,不及鉛筆、鋼筆等硬尖的筆頭得力;水彩顏料作堆塗不及油畫顏料厚實;水彩畫紙用水墨,不如宣紙富於墨韻。不掌握水彩工具的特點,效果將不及其它畫種。

水彩畫畫麵的效果特點,是透明、流暢、輕快、簡潔,也是水彩畫技法的高峯標準。塗堆、汙漬、繁瑣、呆滯會使美中帶來不足。這些道理,講來容易,體會就很會有出入,往往態求透明而陷於單薄;運流暢而泛於浮滑;求輕快、簡潔而形成畫麵空虛。主要還是需要有堅實的素描基礎、色彩基礎,然後才能從透明中蘊涵著渾厚的表現力。

幹法、濕法都要看表現什麼景物的質感,用得適當,都成妙筆;不適當,不能說明什麼景象、質感,就形成幅麵上無謂的筆

墨,即使有美的筆觸,美的滲化韻味,也不耐看,幹或濕都是為表現景物本身的需要而服務的。

我作水彩,通常隻用一管中型水彩筆,難得因畫中有鉤線的部分如帆索、電線之類,才用到一支小筆。顏料經常用到的不過

七八種,逢到特殊情況時才動用到石綠、玫瑰紅、橘黃等幾種色彩。按理紅、黃、藍三色已可調出一切的色彩,有了七八種就很可以了,主要應該在調配上用功夫。否則畫盒內顏料品種極多,到畫麵上處處濁汙,或鮮豔過度,也沒有什麼意思。有時工具簡單,思想反易集中。

我作水彩不用白粉,潤澤鮮明的畫麵裏點進了一筆不透明的白粉,突然會顯出這一處重濁而破壞了通幅的調和。留白紙已足夠得出應有的高光明度,我的想法是如果要用白粉,那麼通幅都用水粉來畫才完整。

自己先受題材景物的感動,才能從而作出動人的作品。發現了有趣的題材,先擱筆作一番思考,推敲一下主要是什麼因素吸引了我,我將畫出怎樣的一幅畫來才剛好交代出我的觀感,這樣胸中就產生了一幅畫。隨後用鉛筆起稿,詳細地分析物象的構造、明暗和立體的關係。起稿是一個理解的過程,於是心中對景物具體形狀、結構有了數,等到下筆作水彩的時候,隻看色彩與氣韻,一一氣嗬成,才來得及掌握水分。

本書印了拙作靜物一幅,即就靜物談幾句吧。畫靜物是對美麗物產的撫愛,要挑選自己愛好的物品來畫才有情,才看得出美來,盡量表現它們千變萬化的質感,把我所見到的美點介紹給看我畫的群眾。在構圖上我喜歡用單純的布排來突出主要物體,必要時才畫背景,如畫白花或淡色物體時。一般地盡可能不添背景,我以為背景原為襯托靜物及表現空間而有的,如不畫背景也能突出靜物、顯出空間感,那不畫還比畫好,更見概括集中。因為這樣就不限定靜物所存在的環境,可讓觀眾憑自己的想象去安排。但寫實的畫,不畫背景會有些棘手的,容易形成象剪紙、圖影粘貼在白紙上一樣而缺乏立體感。主要問題在於輪廓不是“線”而是透視中的“麵”,這點在素描上容易辦,在水彩上一氣嗬成時,常因照顧正麵的色彩幹濕已相當緊張,而於運筆時偶一不懼,來不及轉出透視的邊麵來。若在有背景的畫麵則不易顯露,且在畫背景時還可作些補救,有些遮掩。

這一幅畫,一段牛藕,一隻菱,取材簡單、構圖單純、筆墨不多,通幅在濕潤時一氣完成。盛夏天氣,見此透明水嫩的消暑品,不覺津津於口,逐動畫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