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午的陽光被雲霧遮擋,暗色宮牆籠罩在這片陰霾之下,光禿禿的枝丫像從地底伸出的利爪,牆外仍是紅梅點點、花團錦簇,更襯得沛嵐殿一片蕭索。

哪個貴人身邊不是人影疊疊,成百上千人伺候,可沛嵐殿中寂靜無聲,內侍也不知都躲在哪裏,偷懶的宮女們悄悄湊在一起嚼主子的舌根。

一個小宮女搓著手,忍不住哆嗦:“這個月的炭又沒送來嗎?早間我去給大公主熏香,殿中竟比外頭還冷。”

“營製局那些閹人慣會踩高捧低,咱們可不能在大公主這兒一直耗下去,得早做打算才行。”

“別提了,前幾日我去找姑姑說這事兒,姑姑聽也不願聽打發我走了,現在人人都關心議和,誰還有功夫管我們啊。”

到這裏,話題轉了個彎。

“大公主自囚沛嵐殿十餘年,自然不比三皇女殿下聰穎伶俐,大公主就該主動去麵見聖上,將和親的機會辭讓給三皇女殿下,免得自取其辱。”

“對啊,到時我再去尋姑姑說說好話,萬一能跟三皇女殿下一起走呢?總好過跟著這麼個落魄主子啊!”

“你那是想跟著三皇女殿下嗎?你是聽人說廣舜皇帝英姿颯爽,也想去當主子吧!”

“哎!若我真當了主子,一定忘不了你們!”

少女們嬉笑打鬧起來,自囚於沛嵐殿十餘年的大公主燕華池就站在假山後頭聽了個清清楚楚,一旁的宮女鹹瑤幾欲出聲卻被她攔住。

承興二十一年,廣舜與東斐交戰。

冬季軍需劇增,東斐無力再戰,遂求和。

廣舜也不欲再消耗兵力,便要東斐挑選一位公主與廣舜和親,令兩國永結盟好。

雖說是和親,不過與人質無異,此行有去無回。

和親公主為東斐爭取休養生息的時間,百官百姓都會念公主大恩,公主的兄弟更容易獲得擁護。

朝堂上對於和親的人選爭論不休,就連後宮裏也多得是人學舌。

等小宮女們說完話離開,鹹瑤氣得跺腳:“這幫小賤蹄子,等太子殿下繼承大統,奴婢非把她們的舌頭都拔了!”

燕華池笑著搖頭,也轉身離開:“你同她們計較什麼,不過是宣馥借她們的口敲打我罷了,沛嵐殿裏多半數都是宣馥的口舌,你能拔得過來?”

承興皇帝有六個兒子三個女兒,先皇後公孫氏所出的六皇子被立為太子。

繼後宣馥仍是貴妃時生下三皇子,宣家在朝中的勢力頗大,東斐兩代丞相分別是宣馥的父兄,許多官員都是宣家的門生。

三皇子一派自然不希望和太子一母同胞的大公主得此大功。

因此,最近幾日承興帝的桌上多是提選同為宣馥所出的三皇女去和親的奏疏。

鹹瑤說不出話,悶悶不樂的表情反倒逗笑了燕華池。

燕華池拍拍鹹瑤的腦袋,笑著勸道:“好了,別為了這點事生氣,左右我又不會跟三妹妹爭,任她們說去吧。”

鹹瑤雖然不懂這其中的含義,但也清楚這件事的重要性。

她不由得滿麵愁容:“殿下,您真的不爭了?就這麼讓給三皇女?”

燕華池收斂了笑意:“爭?我拿什麼去爭。”

先皇後懷著太子時身體不好,太子剛出生她便撒手人寰,那時燕華池才六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