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白銘在一起是三年前的事。

那年他屠殺親父自立為王,實力雖然有,血統卻不純正,無論他手腕如何強硬,總有注重血脈的妖族不服。

妖族勢力分割,隱有分立兩派之勢:一派奉白銘為王,另一派以“肅清異種”為由舉兵造反。各大妖族也聞風而動,不想參與紛爭的早早離開妖界,想分杯羹的連忙站隊。七分八分的,兩方勢力最終不相上下。

該打的都打了,能殺的也都殺了,事情到了進退維穀之際,有人把主意打到了狐族身上。

狐族曾是妖界大族,但人丁一直不興旺,至如今,狐山裏隻剩下一位女眷。

此女名為薑瑤,姿色絕美,孤零零一人守著狐山,本該是被許多大妖搶回去褻玩的命勢,但其父生前以“伏羲草”為禮,與各大妖族定下盟約:不論妖界發生何事,各族都不能動此女分毫。若能護她周全,狐族將每五十年為各族奉上一株伏羲草。

伏羲草為修煉聖物,可洗精伐髓,將榆木疙瘩變為修煉天才,隻生長在狐山,旁的地方種不活,也唯有在狐族手中才能開花結果,不斷繁衍生息。

本就是即將凋零的一族,也沒什麼勢力,不動她本就不妨事,更何況白拿了珍貴的“伏羲草”,於情於理都不該欺負一介孤女。

各族紛紛答應,隻是時隔不過五載,就都變了臉。

個個盤算著薑瑤手上還有多少伏羲草,順帶著,也把主意打到了她身上。

倒也沒好意思直接對薑瑤說:我們反悔了,過幾天就連你帶山頭一起搶了。而是找了個理由——狐山位置特殊,正在兩方勢力的分界線上,恐怕哪日戰火蔓延傷了她,請她速速離開。若不離開,隻能把她當成敵方賊人,再見便無法守約。

狐山是狐族聖山,更是狐妖們千百年來休養生息的根基所在,薑瑤縱然法力低微,卻絕不會為了自己的安危拋下聖山。

忘了是哪個大妖先闖了狐族領地,嘴上說是“勸說狐女”,實際卻直接摸到了狐女的閨閣中去。

美人兒身嬌體柔的香豔流言很快不脛而走。既然有人領頭壞了規矩,那後頭的人也不必忌諱什麼,隨便扯個“探望舊友之女”的幌子,便能一連數日宿在狐女閨中。

流言越來越不堪入耳,從“大妖強迫狐女”變成“狐女為權勢主動獻身”。狐山被戲謔為“淫山”,狐女被喚做“妖妓”,甚至有傳言,狐女攀附權貴,夜侍多夫,以致於肚子大了都不知道是誰的種。

有人看不下去想出手相助,隻是惡人勢大,尋常妖族根本開罪不起。

後來還是狐女自己,趁著身邊大妖熟睡之際逃離了狐山,奔到皇宮向龍王白銘尋求庇護。

時值秋雨時節,宮中鐵門緊閉,夜色下狐女一身寬大玄衣跪伏在地,大雨無情落下:“您讓奴婢使用媚術配合皇家媚靈珠魅惑眾妖,使其陷入幻境,種上嗜心毒,奴婢已完成大半,懇請陛下為奴婢做主”。

翌日,白銘領兵攻入狐山,血洗一眾大妖,將狐山歸還狐女。

狐女並未回狐山,而是留在了皇宮。不久後,白銘留宿她房內,雖沒有行正式迎娶之禮,但眾妖再見她,都要恭敬稱一聲“夫人”。

狐女是妖界大族後嗣,血統純正,受萬千妖眾所認可。那些關於她與其他大妖的風言風語,上麵人相信,底下百姓卻不信。不但不信,還要為狐女辯駁一二:每每妖界出現大災大害,都是狐族以神草藥湯救濟百姓,她怎麼可能是妖妓呢? 誰又敢這樣對她?一定是有人想強占她祖上留下的山頭,故意編排她!

群民激憤,將矛頭從“混血妖王”轉向了“霸占狐山的蛟族”。

蛟族及附屬妖族被白銘趕離狐山後,更被民眾所不容。蛟族曾受狐族族長委托照顧狐女,如今卻破壞盟約做下不恥之行,眾妖不接受這樣的人稱王道帝。

白銘便是在那一刻成了真正的妖族皇帝。

三年間,白銘多忙碌政事,少有到薑瑤房中的時候。來了,也隻是正經的談論一些朝中之事,不管她如何挑逗,他依舊無動於衷,穩如磐石,可她又想要個孩子,坐穩皇後之名,於是……

夜已深,薑瑤還未眠。侍女為她沐浴更衣,畫妝梳發,美人仙骨撐起綾羅緞衣,素肌玉麵吻過濃夏豔色,縱有人間三千盛韻,也敵不過她此刻半眸風情。

月已中天,是妖王要來的時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