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了一節課的說

第一節 生活世界

一、日常生活

·生活是人特有的生命活動過程及其結果。

.人把自己的生命活動本身作為自己的意識和意誌的對象,成為自由而自覺的活動,由此表現出人的能動性和創造力。

·日常生活的主體是個人,日常生活是個體再生產要素的集合,以此維持個體生存,同時也維持著社會的再生產,使社會得以延續和發展。對不同的人說來,日常生活的內涵和結構可能有所不同。人要生活,就要有衣食住行的保障,要取得相應的生活資料,就得從事力所能及的勞動或工作。因此,勞動和工作也是日常活動,但它同時又是超越日常生活的、社會的和類屬性的活動。

二、生活世界的構成

.自然條件、社會環境、人文背景、曆史境況。

.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生活世界由人的感性日常活動,特別是生產實踐活動所形成的,

本質結構隨著人們感性實踐活動的發展而不斷變化。

.生活世界是我們研究一切與人相關的問題的依據,也是設計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

.設計美學要立足於生活世界發展的多種可能性。

第二節 設計的人性化

.一、問題的提出

1、設計應建立在美學的、技術的、經濟的和人體工程學的分析基礎之上。

每種產品必須滿足以下三種基本功能:技術的(物理化學的)、經濟的和與人相關的功能。

設計的任務是將造型和與人相關的功能最優化,需要突出的三個重點是:

①視覺因素的協調,也就是外觀形象和形態風格的設計;

②有關信息功能的造型方案和原理,也就是有關其用途的信息傳達;

③有關人機關係協調的原理和方案,也就是確保人體工程學知識、標準和規程的運用。

2、對人與產品環境之間關係的考察,特別是對人的活動與反應,以及在人與產品環境的關聯中對人自身變化過程的考察,是設計規劃和實施的重要內容,也是設計師在設計中發揮作用的基礎。

人的行為:

①由意識和意誌控製得行為;

②由無意識(潛意識)決定、受自然限定的行為,表現為自動化行為。

二、意義及其多維視域

.設計人性化是指設計產品要真正適應於人的需要,能與人的日常生活相吻合,人性化體現了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這是對人在社會發展中主體地位的肯定,說明人是社會發展的行為主體,同時又是社會發展的目標指向。

.作為設計的價值取向,它強調尊重人、為了人和塑造人。由於個體都是有差別的,人性化的設計要兼顧個體的差異。一切設計活動都要以人的生存的安全、自尊、發展和享受等需求的滿足為宗旨,這正是以人的生活世界作為設計的出發點和歸宿的意義所在。.人性化作為設計思維方式,要求在觀察、分析、思考和解決一切問題時,確立和運用人的尺度並從人的世界出發,以日常生活的體驗為基礎從事創作活動,從而確立以人為中心的人﹣﹣機關係。

.設計時既要重視整體,又要重視細節,因為在生活世界中,各種構成因果都具有整體相關性,隻有均衡和全麵地發展才能避免生活世界的單向度化和人的片麵化,這正是設計人性化意義所在。

①生理和防護需要,包括對機、渴、性、休息和安全防護等方麵的需要,這是保障生存的基本條件;

②歸屬需要,包括對家鄉、國家的歸屬感,由鄉愁所喚起的家國情懷,以及親情、愛情、友情的需要;

①受尊重的需要,包括保持自身人格的獨立和尊嚴、對個人的貢獻和價值的肯定和認同:④認知需要,即求得對事物的認知、知識和理解的需要:

③審美需要,即對於秩序感、和諧和美感、對個體和人類自我意識體驗的需要:

④自我實現的需要,即發揮自己的潛能,充分實現自身價值的需要。

莊子提出\"大欲無欲\"的觀點,表明人的最高需要已不是對外界的索取和占有,而是自我價值的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