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寶山空回 巴蜀之震(1 / 2)

正所謂大難不死必有後福,荒漠在經曆九死一生後,不但正式踏入了練氣士的行列中,還打開了一條光明大道。但是,還有一句古話是: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現在的荒漠,已經靠著能感知土地石塊的能力,收獲了圈子內長輩的認可和年輕人的崇拜,還有了足夠的地位和金錢。但是,荒漠卻一直未曾婚配,因為荒漠心中一直有一個疙瘩,那就是無論怎麼修煉,荒漠就是無法繼續突破,即使在自己的努力之下湊齊了五行遁法,但功法卻沒有絲毫的進境。

三十年來,荒漠意識到,這絕非功法之過,也跟自己的天賦沒有任何的關係,而是……這天地,已經和上古不一樣了……

再來說說荒漠的境界,荒漠自從陰差陽錯的服用了“真氣種子”之後,荒漠正式踏入練氣的第一階境界“凡境”的第一重“煉己築基”境。經過荒漠多方考證,他了解到,凡境分為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返虛、煉虛合道四個層次。在之前還有一個層次就是荒漠現在所處的層次,煉己築基,而這卻隻是入門耳。

荒漠當初也認為自己達到煉己築基的境界如水到渠成,接下來的境界也應是一帆風順,但三十年來卻絲毫沒有任何進境。並且,因為害怕泄露元陽,而導致功力倒退的情況,荒漠選擇了單身。而走上練氣的道路,不進則退,成則長生不老,敗則經曆天人五衰,受盡折磨,永世不得超生。雖然有些浮誇,但是未必不可信。

經荒漠考證,“煉己”又稱作修心煉性等。道門認為,煉己也是一種基礎性的功夫,元明時期的著名內丹家張三豐在《玄要篇》中指出,“未煉還丹先煉性,未修大藥且修心”,這表明道教對“煉己”是相當重視的,“煉己”同時又是“築基”,隻有度過了這關,才能真正成為一名“練氣士”。

雖然古人很重視築基煉己這一階段,但能成功達到這一步的卻是少之又少,想要成就大道,更是不可能。就說純陽真人呂洞賓,不僅是天下道教主流全真道祖師,並且還最終修煉至仙境,位列仙班。

然而,當年的呂洞賓卻在煉己築基這一關卡上失敗了三次,雖然這與呂洞賓在步入練氣士的行列前,接觸了太多雜七雜八三教九流之人,受的影響太大,所以才導致自己無法築基煉己。但是就因為呂洞賓接觸了人世間太多三教九流之人,那顆道心才能由動轉靜,以證得大道,最終位列仙班。

又如南宗的白玉蟾真人也是大費周折,今仍留有《煉丹不成作》詩一首,有“重整釣魚竿,再斫秋筠節”之句;北宗這樣的事就更多,閔小艮真人曾在其著作中多次說到這個問題,並以自己為例,說自己九歲入道,行功到十三歲時大漏,後來反反複複,幾乎弄得身體成了弱證,就要垮了,沒有辦法,隻好停功不行,重新改做煉己修心的功夫。想來邱處機真人也會遇到這樣的問題的。

所以,荒漠能得到直接跨過“煉己”直接到達“築基”,這是荒漠的福緣。但同時,因為輕鬆的跨過這一重要的階段,也可能讓荒漠的境界卡在一條分水嶺上。不過,荒漠最頭疼的卻是如何修煉到下一個階段。凡境真正意義上的第一重,煉精化氣,通過“真氣種子”,荒漠的身體裏已經有了元氣,而元氣就是所謂的“精”。

這三十年來,荒漠雖然身體有了“精”,但無論怎麼修練,卻都始終不能煉精化氣,在請教許多高人和前輩,以及翻閱許多古代文獻後,荒漠才意識到,這並不是功法或者是自身悟性後天努力的結果。

經過荒漠十幾年來不斷的調查、考證古代的文書,結合了一些自己的猜想和前輩口口相傳的一些故事。荒漠慢慢地理清了一些思路,在黃帝大戰蚩尤之時,或許又是夏商周大動刀兵,聲勢太大有傷天和又或者其他的原因,神州大地上的靈氣開始慢慢的消失。這也是為何上古神話中,隨隨便便出一個將軍就有移山倒海的能力的原因。

直至明代,還有少許練氣士的存在,可以說是鳳毛麟角,到清朝,練氣士就開始漸漸的少了起來,可以說不足一手之數,多是沽名釣譽之輩。而到了現代,科技的發達並沒有使得靈氣重回神州,反而是更加匱乏,完全可以說已經消耗殆盡了,隻有一些古物或許才殘存一絲。

這也是荒漠這幾十年來能力未得寸進的最根本原因,煉精化氣不但要將自己內部的精氣煉化,還要借助外部的靈氣達到內外兼修,從而達到煉精化氣。而沒有靈氣存在的當代,荒漠想要成為一名正常修煉的練氣士,根本就沒有可能。並且,修煉一途,猶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想來許多古墓裏應許還會有一絲尚未消散的靈氣,這也是荒漠這三十年來孜孜不倦倒鬥、尋找上古遺跡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