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震後,荒漠頂著隨時有餘震出現的危險,獨自一人來到了巴蜀之地,“沙……沙……沙……”荒漠手中的荒家洛陽鏟不斷的揮動著,來來回回的帶出來許多的泥土。
荒漠,是一名職業盜墓人,其家族也是一個盜墓家族,三代單傳,在十年前由一個默默無名的盜墓賊,突然嶄露頭角成為一名在圈子裏大有名氣的職業盜墓人。而荒漠,到了今年,也已經是知天命的歲數了。
之所以荒漠能在盜墓的圈子裏大有名氣,不單是因為他技藝過人,有一手過人的盜墓本領。最重要的是,荒漠有一項特殊的本領,就是能夠感知土下深達數米所隱藏的東西。雖然每一個盜墓賊都能用洛陽鏟勘察土下有無墓葬,但是效率怎麼都比不上直接感知來得快。
而且,荒漠不但在感知古墓上有一手,並且因為他的感知能力,對於墓室裏所暗藏的機關了如指掌,對於哪些東西該碰,哪些地方不可以摸,荒漠都一清二楚。所以,一招鮮,吃遍天,不是說笑的。
圈子裏的大部分盜墓人都認為,荒漠的能力是與生俱來,也有人提出過質疑,如果荒漠的能力與生俱來,那早該在出道的時候就應該名聲大噪了才對呀。那是人家還沒成長起來……
不管外麵流傳著什麼傳言,荒漠擁有能力的原因隻有他自己知道……那是一段不怎麼開心的回憶……
作為世代以盜墓為生的盜墓世家,荒漠的家族有著好幾個世紀的傳承,荒漠的家族在倒鬥上有著高超的技藝。同行通常稱他們為“荒盜”,同行倒鬥通常都要成群結隊出動,靠團隊合作進行倒鬥生意。而荒漠的家族則習慣單槍匹馬,而家族人口鼎盛的時期,一族近一百多人同時出動,不一會兒就能將一座大型墓葬盜空。
而在戰爭年代,由於缺少金錢糧餉,許多軍閥就習慣把主意打在前人那價值連城的陪葬品上。許多軍閥手下都會供養一批為數不少的盜墓賊,而這種盜墓賊又稱為“官盜”,一般人管不了。
荒家雖然盜墓技藝一流,但是看人站隊的能力卻是不怎麼地,早在解放戰爭之前,荒家就因為投靠日本人而落得個全族被殘忍殺害的下場。好在荒漠爺爺的爺爺是個明事理的人,毅然選擇了投靠國民自衛軍,逃得一命,但是卻在解放戰爭之後不想過海而留下來,隱姓埋名。
文革過後,迫於生計,荒家隻能出山幹回老本行。於是乎荒漠就隻能繼承祖業當上了盜墓賊。說來也可悲,世代以盜墓為生並以盜墓而聞名的荒家,在現代卻找不到飯吃,隻能變賣祖上留下來的器物換些吃食,這些都是題外話。
關於荒漠的感知能力,這還要追溯到三十年前那次山東古墓的經曆,正是那次經曆讓荒漠得到了那令他揚名立萬的感知能力。
春秋時期,山東境內還有其他許多小一些的諸侯國,僅見於《左傳》的就有55國之多,其中疆域及影響較大的有萊、莒、鄒、滕、曹等國,他們後來多被齊、魯兩國並吞。進入戰國時代,齊國成為七雄之一;而今日山東的大部分地區都由齊、魯兩國擁有。及至公元前221年,齊國成為最後被秦國吞並的諸侯國。
那年,荒漠將盜墓的目標放在了位於臨淄區皇城鄉皇城村東南部,荒漠根據祖上留下來的資料找到了這裏。這裏有安平君田單的真正墓葬,因為當年荒家剛剛打探到古墓,戰爭就爆發了。盜墓再厲害也不能跟兵器鬥,隻能逃難,到如今一直都沒有時間取出墓中的物件,所以,荒漠這個荒家唯一的獨苗就來到當初荒家先輩打開的盜洞,進一步打探古墓內部情況。
春秋戰國時期,齊國墓葬多為方基園墳,鹹高七尺,東西直列,位於今皇城鎮皇城營東南約700米處的田單墓卻是假的。荒家所打探到的田單墓才是真的,荒漠沿著前人所打探的洞一路下去,又小又窄的坑道讓荒漠以一種奇怪的姿勢
田單的墓棺槨重,葬埋厚,衣衾多,丘壟卻不巨。荒漠斷定肯定是後人所為,否則也輪不到荒漠來到這裏倒鬥了。很快,荒漠就下到地宮,進入了槨室。
然而,讓荒漠失望的是,田單雖拜為趙相,但是陪葬品卻是不豐厚,僅僅留下幾個腐蝕殆盡的青銅器和一些價值並不算高的古玉。荒漠不甘心就隻收獲這麼點物件,決心撬開棺木。找找田單生前佩戴東西,帶下來的黑驢蹄子也已經隨時準備發動了,同時,洛陽鏟的也瞬間被荒漠當場改裝成了“荒槍”。
為什麼荒漠要擺出這麼一副如臨大敵的模樣呢。這說來也是因為一個屍變的原因,一般來說,越古老的墓地裏,古人的屍體能引起屍變的幾率就越低,但是這個幾率跟墓葬所選的地址有極大的關聯,風水越好幾率越大。其中又有三成二不成的說法,這裏就不一一說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