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7章 計取兩郡(1 / 2)

華靖聽郭嘉之計,不由大讚一聲道:“郭嘉果鬼才也,好一招圍點打援之計。”

郭嘉聽了一愣道:“圍點打援,此稱倒也貼切,主公大才,嘉實不及也。”

華靖暗自汗顏,忙道:“奉孝之計甚妙,傳令各軍按奉孝之計行事,同時命人快馬報於渤海,令文遠等人北上攻敵。”

次日,華靖十萬大軍同進,將涿郡城四麵圍住紮營,軍士報與公孫讚等人,謀士關靖連忙上前諫道:“主公,華靖統軍圍城,恐其有久困之心,吾大軍數萬於城內,每日所費甚巨,若為其困於城中,久後軍中無糧,則不戰而自敗矣,請主公乘其圍城未定,統軍殺出,破其重圍可也。”

公孫讚擰眉沉思,良久道:“吾軍新敗,軍無戰心,恐無力與之決戰,出則必敗!此時實不宜出戰,吾可於此時,遣人往薊城命吾子公孫續提薊城守軍前來接應,至時吾等裏應外合,則敵圍可解也。”於是命自己親兵“白馬義從”百人乘華靖圍城未定之時,衝出重圍往薊城求救,華靖軍士佯作阻攔不住,放其過去,然後合圍城下。

華靖接軍士報稱,公孫讚之“白馬義從”百餘人衝出重圍往薊城去了,心中暗道,果被郭嘉料準,於是遣將派兵按計行事不提。

且說薊城內公孫讚之子公孫續接報,其父被困於涿郡,忙叫人整點軍馬,留下三千軍士守城,自統薊城守軍兩萬趕往涿郡營救公孫讚,大軍行至午後,忽見前麵殺來一隊人馬,忙叫軍士列陣以待,待至近前,見旗號乃是華靖軍馬,心中大驚失色,暗想:“難道涿郡已失,若如此,吾父危矣!”

正思慮間,隻聽前麵一將高聲喝道:“吾乃顏良是也,奉主公之命,等候汝等多時矣,快快上前受死。”說罷催馬舞刀,引軍掩殺而來。公孫續連忙引軍相迎,與顏良交手一合,被顏良碰飛手中兵器,伏身敗回,所領軍士見公孫續隻一合就敗,亦無心再戰,發一聲喊往來路敗逃。

那知未出五裏,後麵又有一軍合圍而至,公孫續尚未及答話,敵將已至馬前,卻是大將文醜,手起一槍,刺死公孫續,公孫續所領大軍見主將已死,又被敵兵前後圍住,隻得拋下兵器投降。顏良文醜彙合,顏良對文醜道:“賢弟領軍押住降軍,吾換公孫軍馬旗幟、衣甲,乘夜賺開城門,賢弟統軍士於後接應。”文醜連忙稱是,於是顏良命手下軍士一等中人換公孫續軍馬旗幟,佯作戰敗逃回的模樣,等到天近入夜,起程直奔薊城。

及至天過子時,顏良率隊來到薊城城下,命人往城上高喊開門,守城軍士夜色中見一隊人馬奔至,不知何處兵馬,忙舉火把觀看,隱約見其是公孫續的旗號,連忙問道:“城外可是公孫公子麼?”

城下顏良軍士高喊道:“我等正是公孫公子兵馬,今日前往涿郡解救主公,不想半路遇華靖軍馬伏擊劫殺,大敗而回,公孫公子身受重傷,快快開門,迎公孫公子入城療傷。”

城上守軍聽是公孫續受傷敗回,不敢怠慢,忙放下吊橋,大開城門,迎公孫續入城。顏良見城門已開,手中大刀高舉,手下兵勇一齊抽出兵器殺入城內,占據城門,守城兵將未想中計,一時不及皆被顏良軍斬殺,顏良等後續軍馬亦至,一並擁入城內,占了薊城,城內三千守軍見城破,盡皆歸降,及至天明,文醜率大隊殺到,顏良等接入城中,使人提公孫續頭顱往華靖處請功。

再說張遼率張合、蔣義渠、周倉等將駐守渤海,河間兩地。這一日接華靖手令,令其盡出兩城兵馬五萬去取右北平郡,張遼接令不敢怠慢,忙叫人傳令河間張合、周倉率兵往易鎮彙合,自己與蔣義渠亦統兵三萬前往易鎮。

行軍二日,於第三日兩軍彙合於易鎮,然後馬不停蹄直奔右北平而去。右北平郡守將鄒丹聽張遼率兵來犯,忙引軍馬出城迎敵。兩軍對陣未及三回,被張合一槍刺死鄒丹,引軍一陣掩殺,衝入城內,右北平郡一鼓而下,張遼亦統大軍殺入城內,休整一日,張遼令蔣義渠統一萬兵馬,並統編原守軍共兩萬人駐守右北平,自與張合、周倉二人統兵四萬西向直取漁陽郡而去。

卻說華靖統兵十萬圍住涿郡已十餘日,這日接張遼報已占右北平郡,正向西而攻漁陽,心中大喜,聚眾將商議。華靖笑謂眾將道:“今接文遠來報,其已占右北平郡,正統兵直取漁陽。公孫讚現被吾軍困於涿郡,而薊城、右北平郡皆失,已無退路,吾等明日前往城下討戰,並以其子公孫續的頭顱激其出戰,爭取一戰而勝,奪取涿郡,不知各位以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