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75年,地球見證了一場前所未有的危機。可利用的能源幾乎消耗殆盡,而地球生態環境的健康也趨向崩潰。城市的天空總是彌漫著厚重的霧霾,蔚藍的海域變得渾濁不堪,珊瑚礁已變為空白的海床,森林已不再茂盛,化為枯萎的樹樁。
人們隻能依賴剩下的技術對環境進行微調,但這隻是延緩了危機的到來,並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氣溫的升高和資源枯竭導致的饑荒,讓每個人的生活都變得艱難。
與此同時,每個國家都在捉摸著對方的心理,恐懼著一場因競爭有限資源而引發的全球戰爭。盡管聯合國設法調解各方,然而緊張的氣氛就像即將爆發的火山,讓全球的心理秤砣搖搖欲墜。
在這個烏雲密布的年代,科學成為了人類的最後稻草。各國的科學家都久久地凝望著星空,接受著來自宇宙的靜謐和神秘,尋求著生命的新可能。
地球很需要一個新早晨,一個能夠走出陰霾,宣告人類可以生存下去的新世紀的早晨,一個能在其他星係找到新家園的早晨。
這個嶄新的任務,被賦予了一個名字,一個蘊含了希望和決心的名字:“深空探測計劃”。
寂靜。深邃得無以名狀的寂靜。就連光線,也仿佛被這無盡的寂靜吞噬,化作星塵。這就是宇宙,我們這個藍色星球在宇宙中的歸宿。
“深空探測計劃”在全球持續修訂、磨合後,終於在該項探驗中獲得了綠色通道。聯合國會議室裏,各國代表們凝望著掛在牆壁上的一顆遙遠星球的圖像——這顆被稱為“Kepler-186f”的行星一直布滿神秘和期待,它成為了人類探索生命可能的新概念。
“Kepler-186f”是一顆距離地球約500光年的星球,它位於其母星的宜居帶內,其存在的可能性引起了地球上無數科學家和政治家的興趣。在這樣的危機時刻,它可能是人類中繼站,甚或新家園的唯一希望。
全球最優秀的科研團隊被動員起來,投入了長達數年的工作,隻為給“深空探測計劃”添加磚加瓦。數百名精英科學家,無數日夜的工作,大量的投資和決心,為的隻是一次遠離地球的飛行。
在探驗計劃的籌備過程中,人類預想了各種可能的困境和挑戰。宇宙中的未知太多,探驗器是否能抵達目標地,信號是否能回傳到地球,這些都是未解的問題。但人類從未因懼怕未知而停止過探索的腳步。
等待結束了,挑戰開始了。當“深空探測計劃”的旗艦探測器“毅力號”從地球發射升空,人類的希望與它一同翱翔在宇宙之中。地球,這顆如今陷入困境的藍色小球,隻能默默無言的注視著,期待著一個未知的將來。
任務開始了——————————————尋找人類的未來,光年之外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