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黃沙漫戰骨(2 / 2)

衝鋒的200人趁著火力掩護,不失時機地同時擲出了手榴彈,日軍這才發覺上當,機槍隨即響起,我們有不少士兵隨著槍聲倒下,不過還是有很多人在硝煙和滾滾塵土中衝進了敵人的外圍陣地,很快就和小鬼子們廝殺並攪在了一起。

我在望遠鏡中看到,有些敵軍端的竟然是上了刺刀的機槍,我認出那是日軍最新式的九六式輕機槍,又叫“拐把子”,它是日本在1936年研發的,吸收了捷克式輕機槍的供彈優點,是“歪把子”的升級改進型號,1937年的時候應該還沒有大規模裝備部隊,由此可見,我們麵對的這夥日軍的確不是一支普通的部隊。

我的猜想很快就得到了證實,這是我見過的戰鬥力最強悍的一夥日軍,不論是射擊水平、拚刺技術,還是耐力體能,都遠超我們的士兵,盡管我已經有了心理準備,但看到我們的戰士在和日軍的白刃格鬥戰中被一個個地刺倒,仍然感到無比心痛,好在第二撥突擊隊及時衝了上去,迅速加入了戰鬥。我知道在曆史上,一直到抗戰後期,中國軍隊的拚刺技術才趕上來,並數次在與日寇的大規模白刃戰中不落下風。

日軍非常重視刺殺技術,同時也重視白刃戰陣型的訓練,用以達到以少勝多的效果。我看到很多鬼子直接衝出陣地,麵對我軍的多人圍攻,紛紛以3人為小組,背靠背組成了一個可以相互配合掩護,並能連續刺殺的三角陣,同時又以9人分組,組成了一個更厲害的“品字形”,我設計的加長大刀在這次對戰中並沒有占到多少上風,我軍士兵衝上去,幾個回合就被刺倒了。

另外,我還發現了一個嚴重的問題,就是我軍戰士手中的大刀很多在搏鬥中竟然紮彎了,我知道在當時那個年代,我國還是個農業國,工業批量化的程度極低,所造大刀的質量自然難以保證,不過如果由我去使用,應該可以避開敵人胸腔肋骨的阻擋,直入日寇心髒,避免紮彎。

我看到有些戰士幹脆丟掉不好用的大刀,直接衝上去和敵人扭打在了一起……

我的猜測沒錯,兩輛卡車上裝的都是武器彈藥,雖然我們突破了外圍防線,但後麵的日軍依仗優勢火力,憑借瘋狂傾瀉的子彈,硬擋住了我軍的三麵夾攻,尤其是那輛坦克,居然還來了一個反衝鋒,我們的戰士猝不及防,被坦克上的兩挺機槍掃倒了一片。

突擊隊的士兵都是能征慣戰、實戰經驗豐富的老兵,個個英勇奮戰、不懼生死,麵對日軍的坦克,隱蔽接敵,專打後麵尾隨的步兵,隨著突擊隊一陣手榴彈的投擲,坦克上的車燈、天線、履帶板被炸得四處亂飛,敵人的步兵損失慘重,坦克失去步兵的協同和掩護,被迫掉頭回去。

我選擇了一處最佳射擊位,深吸一口氣,然後穩穩地舉起步槍,雖然沒有瞄準鏡,但我發現我的目力竟然變得極好,幾乎是彈無虛發。我先打日軍的軍官,然後是炮手、機槍手、旗手……

混戰中,我發現有個小戰士彎著腰,抱著兩枚手榴彈,正試圖接近那輛坦克,為了掩護他,我不停地朝坦克的觀察口射擊。終於,小戰士成功地把手榴彈扔進了坦克的輪子裏,隨著“砰”的一聲巨響,“王八殼子”給炸得趴了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