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設伏(2 / 2)

在抗日戰爭那個年代,其實我最欣賞的步槍還是小日本的38式步槍,不僅是因為它的射程遠,更因其小口徑帶來的後坐力小的優勢,使其具有極高的精度。有人說因為它的彈道穩定性太好了,子彈打在人身上往往就是鑽一個窟窿,威力很小。其實這裏有個誤區,完全要看實際的使用情況,38式的子彈在中段距離上的穩定性最強,當距離較遠時也會在人體內發生翻滾,造成巨大傷害。所以,我有時會把彈頭在石頭上磨一磨,或是做一些“其他加工”,破壞其穩定性,使殺傷力大增。

美軍在太平洋戰場上,曾評價38式步槍是一件“完全落後於時代的武器”,射速、殺傷力和便攜性皆不理想,超遠射程毫無意義,隻有射擊精度值得讚許,甚至因為日軍的刺刀戰術,38大蓋被戲稱為“發射子彈的中世紀長矛”。其實這是站在美軍火力優勢下的觀點,而在中國戰場上,由於中國軍隊在炮火和自動武器上遠不及日軍,38大蓋的精準度高、有效射程遠,乃至拚刺刀時的長度優勢,無不要讓抗日軍人需付出更多血的代價去抵消。訓練有素的日軍士兵,在戰場上具備300米開外精確點殺,700米外殲滅集群目標的能力,而在這個距離上拿著“老套筒”“漢陽造”“中正式”步槍的中國士兵,還沒進入有效射程。

我們來到了陣地上,士兵們對我這個要他們團長親自作陪的“大官”感到有些好奇,我親自指點戰士們挖能夠抵禦炮彈衝擊波的直角戰壕,以及貓耳洞坑道,同時叮囑掃清射界,重武器抓緊入位。

“我們全團現在就隻有一挺重機槍。”武團長無奈地搖了搖頭。

“唉……”我歎了一聲,知道大部分的裝備和重武器一定都丟在守南京的陣地上和突圍撤退的路上了。

讓我感到意外和興奮的是,我看到了炮兵陣地,原來武團長非常重視炮兵,竟把炮連的4門迫擊炮和100枚炮彈完好地帶了出來,除此之外,居然還有5具單兵擲彈筒和若幹榴彈及蝴蝶雷。

武團長揮手把附近的軍人都召集了過來,低聲對我道:“特派員,給弟兄們講幾句吧。”

我握緊拳頭,望著我軍的將士們,心中雖有千言萬語,卻隻迸出八個字:“保家衛國!誓複國仇!”

不知是誰把這八個字喊了出來,頓時,壯烈豪邁的口號聲響徹陣地,直衝雲霄,我感覺熱血衝上腦門,再次體驗到了久違的熱血澎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