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寫進了《遼史》的傳說。很久很久以前,一位騎白馬的男神,從土河遊韁而下,一位騎青牛的女仙,從潢水神馳向東。在兩河彙合的西南麵,在美麗的木葉山,男神與女仙相遇相愛相結合,生了八個兒子。八個兒子繁衍出八個部落。他們就是契丹族的先祖。這一對父母,則被尊為始祖。
契丹以白馬青牛為圖騰。還在木葉山修建了始祖廟,供奉兩位始祖。始祖廟常年香火不斷。
契丹族名,已不見於56民族中;契丹族人,已融入到56民族中。
公元907年,耶律阿保機被推舉為契丹族大首領,即可汗。
可汗任期三年屆滿後,應該重新選舉。耶律阿保機所在迭剌部的成年男人,都是候選人。
可是,耶律阿保機連選連任三屆期滿後,仍不放權。他要學漢人搞終身製和世襲製。這便引起了“眾弟之亂”。反對他獨霸可汗位的武裝叛亂,是他的幾個親弟弟發起的。畢竟,可汗位置的誘惑,不是兄弟情能抵擋得住的。不過,幾次叛亂,都被平息了。
內亂平息了,外患又起。迭剌部以外的其他七個部落,打著“大路不平眾人鏟”的旗號,也向耶律阿保機逼宮來了。
於是,耶律阿保機采取了以退為進的策略,讓出了可汗位。但他提了個要求,想去“漢人城”居住。
隻要讓出可汗位,愛去哪兒就去哪兒吧。不就是漢人城嘛,去吧,去吧!
漢人城當然是漢人聚集地。
耶律阿保機進駐漢人城後,大力發展農業和手工業,使漢人城的經濟空前繁榮。
並且,憑借漢人城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耶律阿保機把鹽鐵業變成了壟斷經營。
北方契丹吃鹽用鐵,都靠漢人城。耶律阿保機抓住機會卡脖子,迫使幾大部落首領,親自去漢人城商談。
漢人城盛宴款待了他們。
可是,這個盛宴,是個鴻門宴。這些部落首領們,也沒有當年的劉邦幸運。酒酣耳熱之際,一個個全被砍了頭。
群龍無首的契丹各部落,無力阻擋耶律阿保機的卷土重來。何況他們大多數也是擁戴他的。
公元916年,耶律阿保機在契丹的上京臨潢府稱帝,正式建立了契丹國。臨潢府在現在內蒙古赤峰市。
契丹國後來改稱遼國。作為遼國開國皇帝的耶律阿保機,被尊為遼太祖。
新興的遼國,一方麵大力發展國內經濟,一方麵繼續對外擴張。
對外擴張。讓遼國領土麵積達到500萬平方公裏,後來的北宋也望塵莫及。
對內發展。遼太祖針對漢人和契丹人,實行一國兩製。朝廷設置兩套管理班子,一套班子管理契丹人,發展遊牧業;一套班子管理漢人,發展農商業。雙管齊下,全麵發展。遼太祖把遼國打造成了當時的世界級強國。
公元926年,巨星殞落,耶律阿保機駕崩了。
耶律德光繼位。他的野心比乃父有過之無不及。他把觸角伸向了中原王朝。
中原南北朝時期,大臣石敬瑭,遭後唐朝廷討伐時,耶律德光趁機出兵,顛覆了後唐政權。被耶律德光扶作後晉傀儡皇帝的石敬瑭,向遼國稱臣,向耶律德光稱子。作為臣子,每年進貢孝敬。還把大好河山,拱手相送。他讓十多萬平方公裏的燕雲十六州,成為了遼國領土。
耶律德光曾把汴京定為遼國國都。隻是外來的和尚難念經,在中原人民的強烈抵製下,他又撤回北方去了。
遼國曆史上,出現過一位傑出女性。她叫蕭綽,是漢人,被遼景宗耶律賢選妃又立後。可在她30歲時,皇帝丈夫耶律賢駕崩了。她12歲的兒子耶律隆續繼位為遼聖宗。她作為太後,全麵掌管了遼國軍政大權。遼國在蕭太後治理下,政治清明,國泰民安。
這時期,中原已進入北宋時代。蕭太後有心南擴,卻遭到了北宋楊家將的頑強抵抗。這讓她認識到,新興的北宋朝不好惹。她便萌生了和為貴的念頭。於是,遼國方麵在蕭太後主持下,與北宋簽訂了《澶淵之盟》。這讓宋遼兩國和平共處了100多年,和平發展了100多年。
可是,這以後,遼國君王一代不如一代。直到1125年,天祚帝耶律延喜被金國俘虜,正統遼朝的曆史,便畫上了句號。
但遼人氣數還未盡。
有一個叫耶律大石的人,在金滅遼時,逃到了一千多裏外的西域,建立了西遼國,西遼國存續了80多年。西遼國之後,又有一個叫耶律八剌黑的人,建立了後西遼國,後西遼國也存續了80多年。
鍥而不舍,生生不息。契丹人這種可貴品質,也融入到了整個中華民族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