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與宮殤的談話之後,夜庭政便於今日在大殿的朝會上,正式提出了統一天下的整個構思。
“父皇,如今冷瞳局勢劍拔弩張,是否考慮進一步調度兵馬進行增援,以維係北部的和平穩定?“,夜庭軒此次回來,還有一個想法就是,打算往冷瞳派些兵力,一方麵用於抵擋玄北的進攻,另一方麵也是想維護下冷瞳的安寧。
皇帝聽到太子殿下的意見,可是微微的皺了一下眉頭,並未回答。
這時,二皇子夜庭政說到:“父皇,兒臣認為,確實可以調遣一些兵力前往冷瞳“。
夜庭軒對此有些意外,意外二皇兄會同意自己的想法。
“哦,說來聽聽,你為何會讚同此舉?”
“回父皇,兒臣對於太子殿下的提議表示支持,但這並非無條件的承諾,世間萬物皆有代價,正所謂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兒臣認為在實行此議之前,應有所交換與權衡”。
“父皇,冷瞳自古以來便是我國忠誠的盟友,為了鞏固北部的安寧,確保其穩定無虞,理應出兵北上,此舉不僅僅是為了援助冷瞳,實則更是關乎騰龍國未來長遠之計與繁榮安定”。
“確實如此,二皇子所言極是”
“出兵之舉絕非輕率決定,必須要有充分的因由支持”
“但冷瞳與我國之間長久以來保持著緊密的友好關係,這一點……”
……
大殿之上,群臣們也紛紛議論起來,各自發表對兩位皇子觀點的不同,議論之聲此起彼伏。
“咳,咳,此事容後在議”,每個君主的心中都燃燒著讓本國雄霸天下的壯誌,對於騰龍帝而言,開疆辟土,實現天下張應斌的宏願自然是他矢誌不渝的追求。
然而,麵對如此重大的決策,他深知必須審慎對待,留待詳加商榷後再作定奪。
早朝過後,夜庭軒再次被陛下叫到了書房中。
看著眼前的夜庭軒,那個不僅承載著國家未來的重擔,更是自己內心深處最為疼愛和器重的皇子。
因此,無論任何事情,他都渴望能傾聽這個孩子的看法。
“對於今日早朝二皇子的提議,你有何看法?”
“回稟父皇,兒臣已在冷瞳駐留一段時日,對他們的現況有些深入的了解,我國出兵援助之舉不僅會進一步鞏固兩國之意的情誼,更能有力彰顯我國的強大軍事實力”
“是軒洛菱讓你向朕請求援助的嗎?”
“回稟父皇,軒洛菱並不知情,隻是兒臣個人的想法”
“下去吧,此事朕會再考慮的”
“兒臣告退”
夜庭軒剛走出書房,便看到二皇兄在書房外候著。
“二皇兄”
“太子殿下”
兩人隻是打了聲招呼,夜庭軒便轉身離開。
“二皇子,敬請移步”,趙公公恭敬的邀請夜庭政步入書房之內。
“兒臣拜見父皇”
“不必多禮,起來吧”
“父皇是否正思慮冷瞳之事?”,夜庭政試探性地詢問著。
“朕猜想你今日前來,心中已是對此事醞釀了詳盡的策略和打算吧?”
“父皇洞察秋毫”,夜庭政回應道。
“兒臣認為,如今的冷瞳不比之前,而冷瞳皇帝的駕崩和軒洛馳的戰死沙場更是讓這個國家陷入了困境,沒有支援,必將會走向覆滅的道路,而後更是各國的必爭之地,如今已然這樣,那何不趁著與我國的交情,先下手為強呢?”
“時至今日,冷瞳國已非昔日可比,其君主之薨逝與軒洛馳在戰場的隕落,使得該國陷入風雨之中,孤立無援,覆滅的命運似乎已無法逆轉,更為甚者,此地將成列國覬覦爭奪的焦點,既然如此,局勢已然形成,何不趁我國與其尚有交誼之際,先行一步,搶占先機呢?”
“但是別忘記還有一個軒洛菱,他不僅是冷瞳的太子,更是未來的儲君”
“據兒臣了解, 軒洛菱自幼體弱多病,長期受病痛的折磨,盡管胸中深藏鴻鵠之誌,卻無奈現實處境堪憂,孤立無援,如今朝廷綱紀紊亂,民心躁動不安,兵力儲備又嚴重匱乏,在如此困厄的局麵中,他將如何施展手腕,力挽狂瀾呢?”
夜庭政看著父皇久久未說話,繼續說道。
“軒洛馳雖於北關戰敗,但他並未讓任何一位平民百姓受到傷害,並且連夜派兵護送撤離,這一行為完全揭示了冷瞳皇室對黎民百姓的重視程度,當前情況下,完全可以避免動用一兵一足,即可保存全國百姓的安全,麵對這樣的決策,軒洛菱又怎能不表示讚同呢?”
“亂而取之”
皇帝的指尖在桌麵輕輕敲打著,心中雖仍在權衡,然而夜庭政的觀點猶如楔子般深深揳入他的思緒深處。
待夜庭政離開後,皇帝將目光轉向趙公公,發問道:“此事你怎麼看?”
“奴才才疏學淺,暫時未能參透其中的利益糾葛”,趙公公內心糾結,實難給出明確的判斷,隻能以謙遜之詞回應著,以免偏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