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1 / 3)

現在播報新聞:

據可靠消息,昨天淩晨在喬戈裏峰執行搜救任務的搶險隊,發現一具被大雪掩埋數日的男屍。經核實,該男子就是三天前失蹤的十大傑出青年之一、瀚海集團首席執行官衛彬先生,他是在登山的過程中遭遇雪崩而遇難的。

衛彬是瀚海集團的創始人之一,也是該集團的最大股東。瀚海集團作為全球500強企業,它的經營橫跨金融、房地產、IT、航運等眾多領域,總資產高達300億美元,是我國民營企業的傑出代表。

由於本台早間新聞欄目已在今晨播出這條消息,受其影響,今日滬、深股市開盤即狂瀉一百點,引發投資者的擔憂。據財經專家分析.................

第一章六朝古都

金陵,又名江寧府、石頭城,南唐國西都。金陵城始建於戰國時代,因其地處金陵山(即鍾山)而得名。它身居長江險要,虎踞龍蟠,曆來是兵家必爭之地。

這是公元946年,既南唐保大四年的一個下午。在金陵皇宮禦書房內,元宗皇帝李璟正在觀看著手中的一封奏折。此時書房內另有兩人坐在一旁,一個是四十多歲、長相儒雅的中年人,他叫馮延巳,字正中,官拜中書侍郎、集賢殿大學士、同平章事;另一個年輕一點,看上去三十出頭,長得白白淨淨一臉斯文,他叫陳覺,職位是樞密院樞密使。

李璟手中的奏折是建州監軍使馮延魯所上的,其中主要內容就是對南唐威武軍節度使李弘義擁兵自重,私自派兵攻打同樣隸屬南唐的泉州一事,馮延魯表達了極大的憤慨。認為此次事件影響惡劣,如果放任自流,長此以往朝廷必將重蹈“安史”之覆轍,最後馮延魯請求李璟立即下旨讓他帶領建州軍蕩平李弘義,去除朝廷的隱患。

看完了奏折,李璟一張白臉早已變成鐵青。他將奏折朝書案上一丟,沉聲問道:“兩位愛卿,你們看此事該如何處置啊?”

見皇帝過問,馮延巳和陳覺兩人對視了一眼,陳覺微微欠身,做了個“您先請”的示意。馮延巳也不客氣,開口言道:“陛下,當初李弘義主動歸順我朝,也是因為此人先背叛王延義投靠朱文進,後我天朝大兵壓境,李弘義為了繼續當他的福州王才投降我朝。現如今他不思陛下對他的恩德,卻在東南重新挑起事端,狼子野心已經是昭然若揭了。以臣之見,像這樣蛇鼠兩端的奸佞小人,朝廷絕不能姑息。幹脆就讓臣弟將建州之兵直指福州城下,順勢殲滅李弘義。這樣東南得以安寧,朝廷得以安心,豈不兩全其美!”

馮延巳這番話是基本符合李璟心意的,不過作為皇帝的李璟也是另有顧忌的。南唐自從李昇建國之後,就采取了“息兵安民”的政策。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南唐在經濟民生方麵得到了極大的恢複,在當時已可算得上是“經濟強國”了。可是這麼一個大好的局麵,卻因為李璟的一個輕率決定而遭到嚴重破壞。保大二年,剛剛即位的李璟年輕氣盛、誌得意滿,非常希望能夠在自己的手裏恢複李唐王朝的正統地位。恰巧此時閩國內亂,國主王延義被大將朱文進所殺,朱文進自立為主,號閩王。王延義之兄王延政較早之時在建州自立為帝,國號稱殷,於是閩國舊部紛紛轉向擁護王延政。朱文進為鞏固自己的地盤,同時又為了真正成為閩地的主人,遣使至唐尋求外援。李璟得知後大喜,他認為這是老天賜予他一展抱負的大好時機,於是當即下詔令樞密副使查文徽領兵出征,實指望借夾擊王延政之際一舉收獲閩地。可沒料到事與願違,查文徽還沒進入閩境,朱文進就被部將李仁達所殺,由此前後夾擊就變成了孤軍挺進。進入閩地的第一仗,查文徽就被王延政打了個落花流水。不得已,李璟隻好加派人馬再入閩境作戰。於是原本以為輕而易舉的突襲戰演變成了一場曠日持久的陣地戰,結果使得國庫十幾年的積蓄一下子花去了近一半。雖然經過近兩年的時間好不容易平定了閩國全境,可不到半年李弘義(即李仁達)卻又在那裏興風作浪。如今如果再起戰端,那萬一又打成持久戰怎麼辦?又得付出多少經費呢?這個得不償失的問題李璟不得不考慮!這也是李璟盡管早已決心平叛,卻遲遲不肯下令的主要原因。如今馮延巳的話隻符合了李璟要懲罰李弘義的心理,卻並沒有打消原有的顧慮。因此,李璟聽完之後並不置可否,而是轉過臉來看著陳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