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12月的冬天,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玉林市博白縣的縣人民醫院婦產科裏,一聲洪亮的嬰兒的啼哭聲,“是個男嬰!!九斤二兩五!!”隨著醫生的告知聲,一個健壯得像隻肥豬崽的小孩被護士抱了出來,手術室門外焦灼等待的家人親屬立馬圍了上去,護士說“待會兒媽媽就出來了,先看看媽媽吧”一家人此時其樂融融,這個場景再溫馨不過了。
這家人的男主人名叫黃建螺,女主人叫高麗黛,都是在縣城裏普普通通的中學人民教師。此時到來的男嬰讓他們驚喜不已,因為在此之前他們已有了一個女兒,但是在那個計劃生育抓的特別嚴的年代,他們不敢上報自己已生育一個女兒的事實,而是在小診所裏把女兒偷偷生下並寄養在親戚家裏,這樣做是為了躲避計劃生育的罰款,在那個年代,很多人為了傳宗接代而這麼做,已是司空見慣了。
黃建螺高興的問躺在床上的妻子高麗黛:“我的好老婆~你說我們該給這孩子起什麼樣的名字呢?”妻子高麗黛疲憊的臉上也難以掩飾的喜悅:“老公~這男孩來的及時,可遇不可求,給他起名可是大事,得隆重一點,比如請問家裏的長輩什麼的。”黃建螺一聽猛拍大腿:“對啊!!我咋沒想到呢?!我這就打電話問問我的老父親去!!”此時黃建螺夫婦的父母在買營養品補品的各自趕到醫院的路上,但是黃建螺已經迫不及待了。妻子高麗黛一把拉住剛要起身的黃建螺,嬌嗔道:“死鬼~爸媽他們估計都要來到了,你咋這麼猴急咩~”黃建螺傻笑著“嘿嘿嘿~瞧我這急性子~還是老婆大人說的是。”正在這倆人你儂我儂膩膩歪歪的時候,黃建螺的父母和嶽父母都趕到了病房,放下營養品趕到床邊,一家人噓寒問暖,看看小嬰兒。此時的病房熱鬧非凡。
黃建螺立馬詢問了父母和嶽父母該給這孩子如何起名時,黃媽說:“這孩子生的烏漆嘛黑,眼睛又分外的小,雖然他年紀還尚小,但容貌上已有幾分印度阿三的樣子,命格貴重,不能輕易取名,孫兒他爺,你怎麼看?”黃爸此時表情凝重:“孫兒他奶說的是,依我看,不如找個大師給他算算,再擬定名字。”經過大家一番激烈的討論,最終決定等孩兒他媽出院後聘請大師給孩子取名。
這是人間初逢喜事的常態,是人世間最虛幻的回憶,每個人都不會記得自己出生時身邊人如何麵對初來人間的自己,如何討論初來乍到的自己,而這些自己獨有的回憶卻是通過其他人的陳述而知的,人間猶如虛幻之境,不妨走一遭,體驗人生百態。
在這裏我有一個疑問:幹嘛一定要一千字才能保存?真的是,人家哪有那麼多口水話要說啦,下次等我攢多點口水話再來這裏說嘻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