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恒帝崩,三王亂,廢恒立荒(1 / 1)

禮崩樂壞,恒國風雨飄搖。三王之亂爆發,新帝昏庸無能,權臣握有重兵。四方大軍壓境,恒國岌岌可危。內憂外患,恒國的存亡懸於一線……

“兄弟們,攻入城中,重重有賞!我軍兩萬精銳對抗敵軍七千,必勝!”

“另三國聯軍八萬精銳,必勝!”

“齊振王、恒東王、恥西王共帶十三萬大軍攻打恒都僅萬人,必勝!”

“屆時,我等與三國聯軍占據北、東、南、西方,三王從內叛亂占據恒國重要地帶,隨後同時發動進攻,不出一年,我們定能征服恒國!”

為首之人,胯下騎馬,手持長槍,身高九尺,兩須白發,頭發皆白,看起來已有六七十歲,此人正是荒國虎狼戰將之一的之忠,字義忠。

荒國自三年前脫離恒國掌控後,便四處征兵,僅三年,兵力就達到了二十萬餘人,戰鬥場數也是高的驚人。脫離三年年年打仗,總共掠奪、攻占城池共一百八十七座,用以戰養戰的方式繼續維持將士們的口糧。

然而,年年打仗也有不利之處。三年來,起義次數高達八次,農民起義占六次,叛亂占兩次,一共損失了二十來座城池,損失了將近國庫30%的糧草和20%的金錢。如此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如果再不來個明君或者聖君的話,不出兩年荒國必亡。

然而這三年來還真就出了一位明君。因為第一任上位時已經年過半百了,不出一年他便去世了。第二任由他的兒子繼位,他的兒子也命不長久,不出一年也去世了。現如今是他的孫子繼位,他的孫子可謂是明君中的典範。他招攬人才,安撫民心,繼續擴張兵力……讓荒國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

“哈哈哈,如果在三年前朕還忌憚得他三分,但是現在他不配!”

“下令,生擒新恒帝,將他帶到朕的麵前。朕要在他的麵前告訴他:‘現在朕才是新帝!’。”

“記得朕小時候背的兩首詩,‘氣運衝霄斬蒼穹,英雄豪展滿才華。一指決斷千裏勢,恒天君主誰不識?’ 與 ‘囑後子孫雄氣高,疆土重見隻須時。千秋萬代傳家訓,一統江山笑入棺。′其中一首詩是寫恒國三百年來出的一位明君聖君恒昌帝,另一首是由恒昌帝晚年寫的,他在位期間損失東南河河東、西,但也創造了盛世,家家有餘糧,百姓安居樂業,大肆招攬人才,向外開疆拓土,可奈河東、西遲遲未收複,這成了他的一個心結,

他希望他的後人,他的子孫後代們,能收複河東、西兩地,但他的後代們辜負了他對他們的希望,不但貪圖享樂沉迷美色,還丟了邊境疆土,現在又是內憂外患,不得民心,三百年大恒,亡於這些敗家子的手中!

所以我希望我的子孫後代們能夠不重蹈覆轍,所以你們一定要好好的,輔助我的子孫後代們統一江山!”

看似這句話是對他的子孫後代們說,但實則是對下麵的大臣們說的,他的意思很明顯,隻是後來我死了,你敢造反。你就--死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