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二九章 獨立師首戰(下)(2 / 3)

“五十輛?!”這個數字遠遠超出了我的預想,雖然不能一次把所有的部隊都運走,但是可以分批把部隊運送到近衛師的駐地。“五十輛,數量不少了。參謀長同誌,謝謝您。”

拉斯金有些擔憂地:“如果是兩千人的話。可能卡車坐不下。”

我擺擺手,向他解釋:“參謀長同誌,我們可以讓一半的戰士乘車,一半步行。等卡車把那些指戰員運到目的地以後,再返回去接那些還在步行的指戰員。”

“好吧,就按你的辦。”拉斯金到這裏,抬手看了看表,對我:“已經五點了,是不是該把你的部隊集合起來,準備出發了?”

我點點頭。開始向四名團長發號施令:“謝傑裏科夫大尉、奧列格中尉、蓋達爾大尉,你們三個去把部隊集結起來。記住要讓戰士帶足一的幹糧。去吧!”等他們離開後,我又吩咐正在值班的報務員拉祖梅耶娃:“中士同誌,你把這五名戰士帶出去,測試一下步話機的通訊狀態是否良好。科斯嘉大尉,你出去幫拉祖梅耶娃中士一下。”

等指揮部裏隻剩下我和拉斯金的時候,我謹慎地問道:“參謀長同誌,您大白帶這麼大一支車隊到我這裏來,難道不怕路上遇到敵機的空襲嗎?”

拉斯金不以為然地:“沒事,這兩也不知道怎麼回事,在上沒有見到敵機的影子。所以我才敢大白帶著車隊趕到你這裏來。”

“上沒有敵機?”這幾我都窩在森林裏練兵,外麵的情況還真不清楚,不過戰事正酣的時候,敵機居然幾不出動,顯然是在醞釀著什麼大的陰謀。不過這些隻是我的猜測,隻能心裏想想,不能出來。

過了一會兒,科斯嘉大尉和拉祖梅耶娃回來向我報告:“報告師長同誌,通訊暢通。”

接著奧列格也跑進來報告:“師長同誌,突擊隊集結完畢。”

我拿起靠在桌邊的衝鋒槍,扭頭對拉斯金道:“參謀長同誌,我們走吧。先讓突擊隊上車,隨我們趕往近衛師的駐地。”

拉斯金有些遲疑地道:“那其他的部隊呢?”

我擺了擺手,:“不用擔心他們,突擊隊人數少,所以集結快。而其他的部隊人數太多,沒有一個時,是無法完成集結的。我們與其在這裏等他們,不如先趕到近衛師的駐地去等他們。”完,我又吩咐站得筆直的科斯嘉大尉:“大尉同誌,待會兒謝傑裏科夫和蓋達爾的部隊集結完畢後,你安排他們一部分乘車,一部分步行,盡快地趕往近衛師駐地。”

就這樣,我和拉斯金乘坐的吉普車在前麵開道,後麵跟在一隊由十五輛卡車組成的車隊,浩浩蕩蕩地向著近衛師的駐地前進。

經過前幾遇到險情的地段,我還指著路邊沒有爆炸的炸彈,饒有興趣地對拉斯金:“參謀長同誌,您看路邊那些炸彈,都是德軍飛機投下的。當時我看到運送物質的車隊被這些家夥擋住了,我就靈機一動,讓戰士找東西把炸彈尾部的風翅卡住,然後用繩子把這些炸彈拖到了路邊。”

拉斯金扭頭向窗外看了看那些炸彈,微微地蹙了一下眉頭,聲音低沉地:“要盡快想辦法把這些炸彈處理掉,擺在路邊始終是個威脅,沒準啥時候就爆炸了。”

我們的車隊來到了近衛師的駐地,我讓奧列格去指揮部隊下車,自己就和拉斯金往近衛師的指揮部走去。

看到我們走進指揮部,柳德尼科夫離開了桌子,向我們迎過來。在和拉斯金握手時,他表情嚴肅地道:“參謀長同誌。您要讓我們準備的東西。已經準備就緒了。”拉斯金點點頭。趁我和柳德尼科夫握手時,又伸手去和旁邊的季托夫握手。

等大家相互都打了招呼後,拉斯金對我道:“奧夏寧娜同誌,我在出發前,曾經讓柳德尼科夫上校為你們準備00發煙霧彈。現在他已經把你們所需要的煙霧彈準備好,同時還打算從近衛迫擊炮營裏抽調一個連,去幫助你們完成釋放煙霧的任務。”

聽到這裏,我明白那拉斯金離開時。為什麼會突然讓我和近衛師聯係,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原來指的就是這件事情。我連忙再度向柳德尼科夫伸出手去,向他表示感謝。

夜幕降落時,我師的參戰部隊全部到達,同時配屬給我們的坦克分隊、兩個炮兵連也先後到位。我把部隊分為三個梯隊:第一梯隊,是奧列格上尉指揮的突擊隊,他們負責為全軍開路;第二梯隊,是謝傑裏科夫大尉的支援分隊,以及炮兵連;第三梯隊。是我和蓋達爾歲率領的另外五個連的戰士。至於坦克分隊,我也反複叮囑了坦克兵的指揮員。一旦聽見居民點方向打響後,坦克分隊就立即出動,趕到居民點附近為我們的進攻部隊提供火力支援。

也許是最近這個地段沒有戰事,所以敵人也放鬆了對這幾公裏地段的監視,而把注意力轉移到了其它方向。這樣一來,就給我師的行動帶來了便利。兩千多人在急行軍一個時後,在敵人沒有察覺的情況下,成功進入了居民點旁邊的這片麵積幾平方公裏的森林內。

在等待明的時間裏,我進入了一種亢奮狀態,坐著不踏實,站著不舒服,不停地在原地走來走去,盼望著能早點明。

隨著時針指向五點,色漸漸亮了起來。參戰的指揮員們紛紛圍到了我的身邊,等待我下達進攻的命令。

我看了看自己麵前的這些指揮員,有謝傑裏科夫大尉、奧列格上尉、蓋達爾大尉、近衛迫擊炮連連長、炮兵連連長。我再度抬手看了看表,首先吩咐迫擊炮連連長:“連長同誌,命令你的炮兵做準備,五分鍾後,向敵人占據的居民點發射煙霧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