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說情節的畫麵感

當你第一眼看一個女孩子的時候,你是先感覺這個長得不錯呢?還是具體到這個女孩子的眼睛眉毛嘴巴不錯?

這個第一眼的感覺,就是順眼,我們不看一個人的具體外貌,第一眼的感覺,就是順不順眼的感覺

隻有當我們感覺這個人長得很順眼,我們才會繼續從細的地方看,比如五官,比如身高體型身材

看小說,也是如此。

一本書的開頭,如果2000字一章的篇幅,隻有三四個段落,作為作者的我們,換成讀者的角度看,你,會不會讀下去?

一個句子,有二十個字以上,甚至有的超過三十四十個字,誰有那個耐心讀得下去?

一本書,錯字百漏,前言不搭後語,形容詞一大堆卻分不清文章的主賓,說白了就是不知道作者在講什麼。這種書,誰看得下去?

如果有這麼一個章節,開頭全部都是引號開頭,幹巴巴的一點變化都沒有,看書的人會不會有種難受的感覺?

這一些東西,都是讀者們,第一眼,還沒有看到作品的時候,就已經可以看到的東西。

它叫做畫麵感。

怎麼樣才有好的畫麵感呢?

第一,是不單調。這個不單調,不隻是指對話形式不能全用引號開頭,還有對那些,喜歡用名字灌水的,喜歡用形容詞灌水的。

第二,不要有過多密集的文字和段落。今天我的同事跟我說,如果硬生生的把文章分段,感覺文章的整體和諧性會下降。

2.如何加強書的情節

所謂故事情節,就是加強故事的懸念 而懸念的構成,主要依靠以下條件

1、人物命運中潛伏著危機

2、生與死、成功與失敗均有可能出現,存在兩種命運、兩種結局

3、發生勢均力敵而又必須有結果的衝突

4、劇中主要人物的性格、行動能引起觀眾在感情上的愛憎

5、觀眾對未來事態發展的趨勢清楚。合乎邏輯的故事發展和對人物的強烈愛憎,是構成懸念的兩個重要元素。

懸念在故事中的運用,一般分為兩類

總懸念與小懸念。

亦稱整體懸念與主要場麵中的小緊張格局 。總懸念是全劇主要衝突的焦點所在,在故事開始即要提出,並隨著衝突的上升而不斷加強,一直到高潮

它是貫串全劇的戲劇性結構的情緒支柱 期望式懸念建立在對觀眾不保密的基礎上,它是在觀眾對人物命運和事態發展有一定預感和了解的情況下所造成的期待

突發式懸念則主要依靠對觀眾保密,通過使觀眾大吃一驚來加強戲劇效果。是故事發展過程中出乎觀眾意料之外而又在情理之中的複雜情況和險要轉折,亦稱吃驚或驚奇

在實際創作中,不同風格類型的小說故事,對這兩種懸念的運用也各不相同

側重於性格描寫的,多用期望式懸念;情節戲劇更多地采用突發式懸念

在實際運用中,二者有相輔相成的關係

一般情況下,作者總是通過期望式懸念維持觀眾的情緒,又通過突發式懸念造成戲劇情節和觀眾情緒上的跌宕,從而進一步加強衝突的緊張性

懸念的形成、保持和加強,還需要依靠“抑製”和“拖延”的藝術手法,有的劇作理論也稱之為“延宕”或“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