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引子(1)(1 / 1)

明朝末年天下大亂,內憂外患。

內有以李自成為首的起義軍,外有番邦作亂。

又逢小冰河時期導致各地顆粒無收,餓殍遍野!

當世有傳聞此乃日月更替之兆,人力無法改變。

又有方士傳言曰:內憂外患,番邦作亂乃是黃河改道,大明龍脈消散,龍氣微弱,然龍氣乃萬靈之始,固非是消散,而擇優而聚之!此一劫不僅是人間劫,也是氣數之劫!此龍氣未聚中土之地,而聚在極北之地,從而本末倒置彙成邪龍之氣!此乃大難之始!

大明皇宮,養心殿內……

“啟稟陛下,人已找到,在殿外候旨。”一道尖細的嗓音輕聲說道。

“嗯……叫他進來。”龍案上的人低頭看著一道又一道加急的邊關急報頭也不抬的道。

“老道道號長生道人,拜見皇上,吾皇萬歲萬萬歲。”龍案下須發皆白伏地而跪的道人說道。

“長生?哼!好大的口氣!起來吧!傳聞老道你有尋龍秘術,我大明的龍氣你怎麼看。”龍案上的人眉頭微皺略帶不悅的語氣說道。

“長生隻不過為老道我一道號,並無它意,還請皇上明鑒。至於龍氣一說……”老道欲言又止,轉頭看向左右的宮女太監。

聽到此處龍案上的人緩緩抬頭,目光落在下麵站著的老道內心略微驚訝,此人須發皆白,卻麵色紅潤,皮膚吹彈可破猶如嬰兒!一副仙風道骨的模樣,頗有一副得道之人的風采。

龍案上的人示意左右退出去後道:“道長但說無妨。”

“天下龍脈共九條,亦九道龍氣,其中有土龍五條,水龍四條,洪武皇帝定鼎中原之後命誠意伯(劉伯溫)斬斷八條龍脈,僅餘一條水龍脈。雖然此舉可謂是一家獨大,絕無潛龍再現之事,可如今已倆百多年過去,滄海桑田黃河逆流,龍氣也已慢慢消散!正所謂物極必反,我中華之地僅有的龍氣也慢慢消散,在極北草原之地卻緩緩彙聚一絲龍氣,可極北草原本不是臥龍之地,但卻機緣巧合之下竟彙聚一絲邪龍之氣。不過並非不可破之,隻需引一道真龍之氣給我大明原有之龍脈方可力壓那條邪龍,還可讓我大明之龍脈氣息升騰,重現昔日之光彩!”

“方才道長所言略顯浮誇,朕念你乃一介出家之人便不與爾計較,從哪來便回哪去吧!”說完便不再看向下方老道開始批閱奏折。

“皇上,貧道所言句句屬實,且字字天機,貧道此來也是為了天下蒼生,少些世間塗炭,皇上還請三思啊!”老道急忙拱手道。

“爾乃出家之人,不好好修身養性,卻在此妖言惑眾!豈不聞怪力亂神乎?爾要試試吾劍是否鋒利乎?”龍案上的人看著老道怒道。

老道看了看那身穿著紫金龍袍之人歎息道:“唉!時也命也,終究是氣數已盡……”

還不等龍案上的人出言,老道又說:“這世上還沒人能傷得了我!老道去也~”

隻見老道腳下霧氣升騰,氤氳之氣四散隨即便消失不見。

龍案上的人龍顏大怒道:“傳令巡防司城檢司,給我找出這個人!就算是天涯海角也要把他給朕抓回來!”

“是!”門外立即一聲尖銳的嗓音回應道。

稍許之後身穿紫金龍袍之人略微平靜心情,準備繼續批閱奏折時卻發現龍案多了一塊雕琢精美的玉佩,旁邊還放著一封書信,隻是玉佩似乎不完整,像是某件東西的碎片。

身穿紫金龍袍之人沒有過多留意玉佩隨即看向書信……

“老道乃應劫之人,凡世間有大變故方顯世應劫,此一劫乃億兆生靈皆為應劫之人,乃千百年間少有之大難,引龍氣入主龍脈乃唯一之法,還望陛下三思!”

龍案之人看著這封書信沉默不語……

沉寂過後隻聽龍案之人說道:“傳錦衣衛,張天望,李宿風,黃立憲,楊六進來……”

不久後被皇帝召見之人帶著一塊玉佩急匆匆走出養心殿。最終執行這個任務的人定為三十六人,這三十六個各個身懷絕技的人,被後世稱為三十六尋龍衛!而他們也正式開始了一次次離奇的冒險與揭開一段段塵封已久的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