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恪和李春芳有著這層淵源,吏部官員自己不會刁難,更別說各方麵很到位了。
以往每年考察最差的不是雲省,反而是閩省。
他們態度惡劣,從來不宴請考察人員。
也不知道他們是真的廉潔奉公,還是單純的對抗徐黨。
不過這兩年態度好多了,畢竟戚繼光去了,還是帶著兵去的,那些世家也被倭寇弄得不勝其擾,心裏對戚繼光還是有些敬服的。
回到皖省,自從孫恪當上巡撫後,更是變著花樣弄錢,同時還滿足各方利益,保證自己不塌房。
東鄉縣是皖省最窮的縣,裏麵的百姓受迫害力度最大,幾乎被苛捐雜稅壓的抬不起頭來。
縣裏有個舉人叫劉良,他多次謀求東鄉縣縣丞位置不成,便與十多名過得很艱難的小地主聯名寫狀,告東鄉縣縣令肆意收取苛捐雜稅,破壞朝廷稅製。
他們湊錢給縣裏最窮的農戶楊國忠,讓他帶著狀紙前往廬州府找巡撫大人告狀。
他於隆慶三年八月一日前往廬州府,向巡撫大人告狀。
孫恪一看還得了?告到自己頭上來了。
得虧沒頭腦一熱告到京都去,不然誰也擔不起這個責任。
孫恪當即判定楊國忠誣告,同時派人去抓捕劉良。
最後,孫恪判決將劉良杖打一百,枷號三十日;楊國忠杖打九十,枷號二十五日,以儆效尤。
但是他的高壓政策,隻會讓官府和中小地主百姓的矛盾進一步激化。
畢竟他們不是世家,交的錢還能如數奉還。
隆慶三年九月,皖省更多的中小地主聽說了劉良和楊國忠的“義舉”,開始大力支持和資助他們。
在各方的資助下,劉良和楊國忠於隆慶三年九月十日向東鄉縣令趙守福狀告縣丞李三寶等人私加苛捐雜稅。
趙守福指責他們誣陷,很快駁回指控,並命人又打了劉良和楊國忠各五十杖。
二人養傷許久,才繼續啟程。
九月三十日,劉良和楊國忠又來到廬州府控告,恰逢皖省總督張振國視察。
張振國便令滁州府和東鄉縣查複,而楊國忠的舉動卻徹底惹火了趙守福。
縣令趙守福本就是滁州府候補知府,在他的運作下,各級官僚們都不認真查辦,一味拖延時日。
隆慶三年十月,趙守福找到劉良,同意他擔任縣丞一職,負責東鄉縣的賦稅征收。
劉良如願成為縣丞後,便不再上告,隻剩下楊國忠一人孤軍奮戰。
畢竟,這二人一個是為了前途,另一個則是為了生存。
劉良本身就是舉人身份,安排各官職也說得過去。
而楊國忠則是純純的泥腿子啊!趙守福甚至都不願意給他個甜棗,很快他就通過滁州府方麵運作,判定楊國忠誣告,再次打了他五十杖,戴枷三十日。
至於張振國隻是詢問了後續情況,聽到是誣告後,也沒多想,便讓下麵官吏自行處理。
畢竟,楊國忠,真的隻是個泥腿子啊!
人家劉良好歹是個舉人,還有點仕途,但是楊國忠……
他的狀告在張振國眼裏,隻是“區區”泥腿子發發牢騷罷了,不值一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