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晃眼,三年時光就過去了,如玉和弘毅的足跡遍布乾元的大江南北。
如玉在江南水鄉的一個小鎮子買了一處兩進的小宅子,作為以後的落腳點。
安頓好後,如玉把弘毅叫到了跟前。
“三年前,你問的話,還需要我解答嗎?”
“不需要了,母親,兒子心中已經有了答案。”
“今後的路,想好怎麼走了嗎?”
弘毅跪在如玉麵前,磕了三個頭。“母親,請恕孩兒不孝,孩兒想要回京。”
“為何?”
“兒子這些年遊曆大江南北,見慣了形形色色的人,明白了萬事不能隻看表象,更明白了身為皇族的責任。兒子,想給天下百姓一個安康太平,可要實現這些,在野是做不到的,隻有回到京城,利用怡王世子的身份才能做到,所以兒子想要回京。”
“你想做什麼,就大膽的去做吧!我雖然已經沒有了怡王妃的身份,可我還是你的母親,永遠會在你的身後支持你。”
“多謝母親。”
“以後的路並不好走,我和你的父親不能永遠的陪著你,保護你,一切都要靠你自己了。”
“母親放心,兒子一定不會辜負你的期望。”
“臨行前,我也沒什麼好給你的,就送給你一句話,不要被名利、權利蒙蔽雙眼,要謹記你做這一切的初衷是為了什麼,不要到最後迷失了自己,弄丟了自己。”
“兒子明白。”
送走了兒子後,如玉一個人留在了這裏,不過她並不覺得孤單。
這幾年,沒有桃花她們在身邊,如玉又收了教導幾個得力的丫頭,在身邊服侍著。
春天,林大夫和盼夏夫婦來給如玉調理身體。
夏天的時候,桃花夫婦會來陪她解暑。
秋天的時候,迎春夫婦會給她送來莊子裏的特產。
冬天的時候,秋意夫婦會來和她盤點賬目。
十三也將她沒死的事情告訴了她的兄長們,還有如意等姐妹們。她們有空閑的時候,也會來看看她,給她帶來些京中的消息。
所以,她雖然遠在江南,對於京中的事情,也算是了如指掌。
比如,張家大哥能力出眾,已經進了吏部當侍郎。
張家二哥生意也做大了,還娶了梅娘,過上幸福的生活。
張家三哥遊曆多年,終於想明白了,回京後娶了一個淑女,過上普通人的幸福生活。
如意的夫君雖然還是沒能調任回京,但是夫妻兩個感情很好,生活上也不用發愁。
靈筠姐雖然成婚晚,但孩子生的可不晚,現在也算是兒孫滿堂了。
弘毅回京後,進了大理寺,戒驕戒躁,從低做起,還有了鐵麵判官的名號。
大家雖然不能齊聚在一起,可都在各自的領域裏發光發熱,如玉也很替他們高興。
天命十五年,京中傳來噩耗,一心輔佐聖上,為百姓分憂解難的怡王薨逝,享年五十一歲。
皇上失去了左膀右臂,痛哭到眼睛流血,為他舉行了盛大的喪儀。
如玉聽到這個消息後,久久不能回神。
“夫人,節哀。”
“嗨,人到了歲數,早晚都有這一天,早一天,晚一天的又算什麼呢!”
不過,她說的雖然很冷靜,但依舊好幾天都吃不下,睡不著的,人都有些憔悴了。
這日,她在院子裏曬著太陽,丫鬟們進來說。“夫人,咱們隔壁又搬來新住戶,是一位老先生,他想來拜訪您,以後街坊鄰裏的有個照應。”
“心意我領了,人我就不見了,畢竟我是一個孤身婦人,傳出去也不好聽。”
“他還送來了一樣謝禮,說如果您不想見他,就看看這個禮物。”
“還沒見過麵,怎好收人家的禮物。”
“他說,不是什麼值錢的東西,是他親手做的小玩意而已,您看看,要是真不合適收,我給他送去便是。”
如玉懶洋洋的接過盒子,打開一看,楞在那裏,精致的盒子裏,躺著一個做工不算精細的木頭簪子,上麵雕刻著梅花,如玉的眼眶發熱。“人呢?”
“還在外麵等著呢。”
如玉急忙跑了出去,到了門口,看到了那個熟悉的身影站在那裏,看著她,微微一笑。“我來兌現自己的諾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