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天浩出生在一個小康之家,而且家中世代信佛。他的母親是一個虔誠的佛教徒,家中有佛堂,而且經常去寺廟燒香拜佛。她的母親認識好幾個師父,還會為寺院捐贈財物。父親是一個工程師,工作穩定,他從來不幹涉母親信佛的事情。他父親也信佛的,隻是工作太忙,有時晚上回家讀佛經。張天浩是獨生子,父母待他極好的。
張天浩從小就親近佛教,那種感覺真的是難以形容的。他喜歡和母親去寺廟拜佛,看到煙霧繚繞的場景心中升起一種敬畏。看到佛像由衷的喜歡,心中寄托了一種理想。母親看到他願意信佛很高興,於是會給他講一些佛教故事。他隨著母親讀佛經,有不懂的就問母親。母親是吃素的,他也跟著吃素,一切都是那麼的自然。他最喜歡看的佛經是《無量壽經》,對西方極樂世界升起敬仰之心。母親也是信仰阿彌陀佛的,家中的佛堂在供奉著。
張天浩的學習成績一直不錯,而且身體素質好,很少生病。家裏對他不操心,母親是非常省心的。他孝順而且善良,對待外人也好。他在學校考試經常排第一,可以說前途遠大。家中氣氛和睦,父母感情好,從來不吵架。他愛讀書,愛思考,成長之路是順遂的。家中其樂融融,充滿了歡聲笑語。
母親給寺廟捐大米,張天浩也跟著去了。他走進了寺廟,看到很多師父在誦經,聲音蒼涼渾然,美妙極了。他在寺廟流連忘返,非常喜歡這裏世外的氛圍。這一次,他才真正走入寺廟之中,切實的觀賞了出家人的生活。這裏氣氛好,清淨無憂。而且人和人之間是友善的,沒有勾心鬥角和競爭。平時上學還要擔心成績不好,同學之間競爭激烈。這裏給他一種舒服的直覺,心情瞬間就豁達了。
“媽媽,我喜歡寺廟。我們能不能多呆一會兒呢?”“可以的。我也喜歡。”媽媽歡喜的對他說。張天浩跪在了佛像麵前,他燒香禮拜,內心激動。周圍的遊人都變得那樣親切和善。他的內心升起了不一樣的想法。
媽媽有時會請寺廟中的師父來家中做客。有一次,張天浩正好碰見了。師父年紀很大了,在家裏用齋飯。“這孩子看著不錯,挺有慧根的。”“是啊,他也親近佛法。我很高興。”媽媽為老師父盛飯。“如果能好好培養,這孩子前途無量啊。”“謝謝師父誇獎。”師父看著和顏悅色,言語和善。張天浩也跟著吃飯,而且有師父在場會覺得寧靜。他越來越喜歡出家人了。
“媽媽,如果我以後去出家怎麼樣?”“好啊,我支持你。出家有福報。”“媽媽,你以後的態度不會變化吧?”“當然不會了,咱們家本來就信佛。你爸爸也會支持的。”聽了媽媽的話他心裏更加踏實了,未來變得一片光明。他心裏已經很向往寺廟生活了。而且他從讀誦的佛經中得知能夠出家修行是大福報。他對佛經恭敬而且信奉,字字句句都在心裏。
張天浩已經跟著媽媽做早課和晚課了,這時他才剛十歲。他喜歡聽媽媽念佛的聲音,讓他對以後的生活有了期待。他非常向往西方極樂世界,認為這才是永生的所在。一般的孩子還在玩耍的年紀,他成為了一個願意吃齋念佛的人。家裏的關係和睦,父親支持他們信佛。父親雖然工作忙碌,會往家裏買水果和鮮花供佛。有時媽媽在佛堂上香他也會跟著上香。日子一點又一點的流逝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