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5章 劫法車(3)(2 / 3)

“怎麼立功?”

徐紹武說出了自己的打算。原來,他是想主動去滿洲物產局投案自首,說酒裏的水是他兌的,再加上他真是庫頭,管酒,用自己換回浩生,然後大夥兒再設法營救他。

王雲堂堅決不同意。不能抓一個,再押一個。可是徐紹武不管王雲堂同意不同意,他自己去認了。

徐紹武主動找小倉次郎辦此事,又有後藤愛在其中周旋,法衙終於放了浩生。徐紹武被關押後不久,通過王雲堂使錢,也被要了回來。

家難廠難,一場接一場,造得王雲堂雙鬢染上了白霜,人也變得越來越謹慎和蒼老。這時,已進1945年了。

積德泉清酒的出廠,給市麵上又增加了新的貨色,可就是老昌掛經常發火、打人。做清酒要先把大米放在匣子裏做米麴,發酵原料也是優質大米,入缸發酵好以後,把“米醪”一袋袋上榨壓,壓出清酒原汁。這樣,積德泉一天要用去一噸多大米,可以出三噸多的清酒。可是,中國人那時不許吃大米飯,吃大米是“經濟犯”。由於清酒廠天天接觸大米,有的工人就偷著吃上兩口,老昌掛一發現,就大罵,還打人。

但他技術好,人也是不錯。

積德泉裏的幾個清酒技師,天天跟著老昌掛,看他如何指揮木匠做“麴匣子”。那曲匣子必須幹幹淨淨的,每匣裏裝半下,二斤米,上鍋一蒸,漲了,正好滿了,經過培菌後,成了“酒藥”即米麴,這才能發酵使用。為了怕這些麴匣子“走味”,一律用木釘來釘匣子,周圍用竹子圈上,才能使用。

清酒廠的工人一律白上衣,腳上穿木製的“呱嗒板”,走路要輕,在清酒車間不許抽煙,怕“走味”,咳嗽和大聲說話也不行,怕“驚了曲子”,要求很嚴。

到1944年的時候,積德泉生產的酒是最全的,除了名牌積德泉一號、二號、三號大曲酒外,有山楂酒、烹調料酒、老黃酒、宮廷禦酒,還有就是清酒。

清酒又有人參清酒和山楂清酒,這是中國和日本造酒工藝的結合創新。

而且,所有的積德泉老酒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辣而不蜇嘴,不刺胃,喝上一口,嘴裏熱乎乎地麻,但是香。如果幹活勞累時喝上二兩,渾身立刻輕飄飄的。這些主要的特點就是因為這老泉子的水好,加上勾兌時的傳統工藝絕,所以不產生邪味兒,不走養分,並且能提神養壽,可以稱得上是名符其實的關東老酒。

一天夜裏,後藤愛突然闖進了王雲堂的家。

後藤愛說:“王先生,我想回日本……”

“怎麼?”

“我的老母親病了。但這一走,說不定什麼時候回來。所以我想,我想把股份也一塊帶走。”

“好吧!明天來吧。我還要和大家商量一下。”

這時,王雲堂留了一個心眼,因他近幾天聽人風傳,日本要倒台子了,這可能也是個動靜。回到家他和龍姑娘說了此事。龍梅說:“爹,這些日子,你要密切注意世上的變化,前兩天我上街,見不少日本人搬家!”

這是1945年的早春,天冷得出奇。就是不下雪,人們一早上出門也會看見樹上,房屋的窗欞上結著寒霜,這是老東北看似正常的日子……

一大早,孫玲剛剛在三六九小店掛出幌去,齊成山就推門走進來,說:“給我溫二兩酒,來一碟鹹芹菜。”

孫玲笑了,說:“齊大櫃,那是從前的菜。現在咱們是炒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