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至今,錢就是所有人都繞不開的一個話題,什麼“一文錢難倒英雄漢”啦,什麼“柴米油鹽醬醋茶,般般都在別人家。”啦,什麼“錢不是萬能的,但沒錢是萬萬不能的。”啦,以上種種都表述了眾人對金錢的渴望與向往,身無分文也好,富可敵國也罷,終究是要吃飯的,那就繞不開這個錢字。

可能有人會說:“啊你說的不對,我一個人在村裏能種地養雞,不也能活下來嗎”我隻能說小了,格局小了。地,你從哪來?種,你到哪弄?禽,你去哪整?畜,你往哪要?這些哪一個不要錢?那又有人說了,哎呀,老一輩不是有留著嗎,就用那些不就夠了嗎?格局還是小了,那你老一輩就不用花錢弄是吧?好我算的在極端一點,再往前推個幾百年幾千年,所有的土地都歸大地母親所有,那母親看你祖上不錯,賞了塊地,那咱祖上是不是也得給周圍人一些代價用來交換這塊地?代價可以有很多種,比如一般等價物,某種交易,又或者是某種恩情,才能把這塊地一直留給你回家種?當然了這裏隻是淺淺的舉個例子,並不是要對這些東西進行一個深入的探討,隻是想指出錢這個東西已經成為現代生活中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從而引出我們的主角,餘南。

餘南,男,25歲,未婚,獨居,獨生子,父母雙亡,喜歡唱、跳、饒舌、看球(各種意義上的球類)、打遊戲、看視頻,沒有工作。父母在一次,額,就當做車禍吧。對,餘南的父母在一次車禍中喪生,並且當時的餘南還隻有14歲,按道理來說,法院是需要給餘南指定一個監護人的,但是說來也巧,餘南的父母的父母,也就是餘南的外公外婆爺爺奶奶,剛好也是因為某種特殊的原因相繼離世,更巧的是餘南的父母也是獨生子女,這就造成了一個比較窘迫的問題,那就是監護權就落到了當地的相關部門手中。當地的相關部門也是十分重視,畢竟因為車禍導致一個孩子成為孤兒並且連個監護人都沒有的事情在當時已經算是比較大的新聞了。先不說出發點如何,當地的相關部門從餘南14歲開始,每月除開特定的生活補助外,還按照當地最低工資給予額外的生活補貼一直到餘南成年,並且逢年過節還給餘南帶各種各樣的生活用品以及各種溫暖,已經是完全的做到了仁至義盡甚至有盈餘。再加上保險公司對餘南父母的意外身亡進行了巨額補償,可以說餘南的餘生隻要不出什麼意外,完全是足夠結婚生子活到老死甚至有盈餘給到孫子。

那可能讀者就不懂了,啊餘南這麼有錢,你前麵說的窮跟他一毛錢關係沒有好吧。確實,那是在沒出意外的情況下,但是意外這個東西總是會在你最倒黴最失意的時候接二連三的出現。原先的餘南也是有工作的,畢竟18歲了政府就不會再給予對應的生活補助了,所以餘南就在上大學的時候找了點兼職,並且在畢業後成功當上了一名職場社畜。但是社畜,懂得都懂,不是卷死別人就是被別人卷死,餘南就屬於被卷死的那一批人。明麵上是朝九晚五,雙休帶下午茶,放假跟黨走,但是實際上,朝九晚九,下午五點到了你走不掉,不是開會,就是臨時來需求,需求還是明天要,就算沒需求也總有知心大哥哥大姐姐告訴你年輕要多吃苦;雙休下午茶,雙周休兩天,單周休一天甚至不休,下午茶也就是下午的時候給個茶包讓你泡茶喝,偶爾能享用一下花來世的漢堡炸雞;按照法定節假日休息,確實有,隻是每次到法定節假日時都正正好好有需求有急事要“自願”加班。

說來也怪,餘南在成為孤家寡人後的表現也令人,鎮定與心痛吧,應該這麼說。既沒有怨天尤人,也沒有報複社會,更沒有別人想象中的自暴自棄,讓人差點以為去世的另有其人而不是他的父母。如果不是看到餘南已經洗過臉但仍通紅的雙眼以及膝蓋處就算擦拭過後也擦不掉的泥漬的話。好,扯遠了,餘南沒錢的主要原因,還是因為,心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