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暗潮(1 / 2)

大梁朝國祚326年,梁殤帝上位。

剛剛上任的梁殤帝就不斷施行暴政、強收賦稅、亂征勞役……

五年不到,原本繁榮一時的大梁便被梁殤帝搞得千瘡百孔……哀鴻遍野。

無數人流離失所,百姓們在這樣的統治下飽受疾苦。

漸漸的,大梁出現了許多的農民起義,無數人揭竿而起。

除起義外,一些朝廷武將等手握兵權之人也開始發動叛亂。

天下混戰,勢力不斷。

大梁國祚332年,梁殤帝被鎮國將軍馬平天所殺,皇城被其控製。

旦日,大梁皇親張昭誌聽聞消息,以“護國維權”為口號,發兵南下直逼國都永安雲城,不久將馬平天東逐。

雖然如此,但散落的棋子難收,各方勢力依舊爭殺不斷。

又經過十餘年兼並混戰,天下五分。

張昭誌奪回大梁南部大部分領土,和馬平天建立的天渝政權以及江錫建立的燁華政權瓜分南部。

由雲深建立的雲啟政權和李言原建立的北齊瓜分北方。

大梁國祚346年,張昭誌以“皇命”要求剩餘四個政權歸順,實現一統。

看似無理的要求,但人人都知道,若不選擇歸順,“他們”在後世史書上便是叛軍。

後來,五個政權達成協議,張昭誌為皇帝,當年上位,國號鴻正,剩下四個政權領土不變,均被被封為王,明麵上要聽命於朝廷,也需向朝廷納稅等。

至此,天下算得上一統,但上下異心的國家又怎可存焉?

鴻正十一年,張昭誌駕崩,其子張銘軒繼位,國號玄正。

玄正三年春,雲啟國開國國君雲深在國都啟陽臥病於床,朝中諸多事務,皆由右宰相李銘運打點。

雲啟國都啟陽,一片繁盛。

已然天昏,街道卻還如清明上河圖般熱鬧,有走街串巷的、騎馬遊街的、河橋恩愛的、青樓玩樂的、夜市燒烤的……

總之,一片勝景。

啟陽城西南麵,可見東南西北各有一條寬大道路,路旁兩邊盡是高牆,高牆之上,每隔幾米就有一名侍衛。

再往裏走便是一座占啟陽城1\/5麵積,象征一個政權,富麗堂皇的王宮了。

當然了,如今的王宮可與從前不同了。

早一個月前,啟國右宰相李銘運便下令皇宮所有守衛全城戒備,還增添許多人手,解散了一些官員……

有一條大道直通皇宮南門,大道兩邊是高牆。

寬敞的大道上走著一位頭束高馬尾,身著白衣,長相清俊,宛若神人的少年,看樣子跟王候將相是一家。

少年走到南門口,高大的城門擋住了少年的路。

城門口上的垛口守衛個個眼神犀利,手不離弓。

城門口的幾十名帶刀侍衛看到少年後紛紛恭敬行禮。

“三殿下,你怎麼來了?”

為首的侍衛問一句,少年正欲開口,此時門內傳來了聲音。

“陛下召見的。”

城門口那頭走來一位身穿紅色官服,身材瘦小卻又一身文人風骨的老官回答了侍衛的話。

“老師!”

“右相!”

少年和侍衛先後喊出對方稱呼。

“殿下請跟我來吧!”

右相淡淡留下一句話就扭頭走了,侍衛低眉讓出道來,少年隨右相李銘運走進南門。

南門裏麵有一條一裏長的走道,盡頭正前方有一個大廣場,非常寬大。廣場正前方有一大排台階,台階之上有一座大殿。

少年隨李銘運來到廣場上,剛踏足,少年隻覺眼前之景瘮人。

隻見院中已堆成了一堆死人山,鮮紅的血液染紅了高貴的廣場。

少年心裏不禁悚然,臉色一變,後退幾步,怯聲道:“這……這……發生了什麼?”

一陣腳步聲傳來,李銘運和少年身後來了一隊侍衛。

領頭的侍衛後背挎刀,手推著一輛空輪椅徐徐而來。

少年發覺不對,後退欲逃,李銘運以掌勢瞬移襲向少年。

少年眼疾手快,與李銘運對接一掌後被震退數十米,剛好抵到了輪椅前。

還不等少年反應,李銘運以霸道一擊將少年拍到鬆椅上坐著。

後麵的侍衛趁勢按住少年雙肩,讓他不能動彈。

“老師這是作何?宮變嗎?”

少年憤怒的問,李銘運轉身沉吟少許回答:“殿下放心,老臣隻是想讓殿下冷靜一下而已。大王早幾個月前就已臥病不起,於前日駕奔了。帝王之家,本便是相見時難別亦難,還請殿下節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