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北方有一個不算富裕的小鎮——玉龍鎮。鎮上人口不多,當地老百姓以農業為主,大多種植旱季稻,還有很多人選擇外出打工,有的家庭經濟困難,入不敷出,以致孩子很小便輟學在家,無力再讀。有的孩子很小就跟隨大人外出打工,有的則在家裏幹些雜活,幫助家裏維持生計,還有些調皮的孩子則整日裏遊手好閑,打架鬥毆在這個小鎮上已經算不上什麼稀罕事。
阿龍是小鎮上育英中學初三(2)班的一名學生,父母在家務農,他們隻有一個夢想,就是自己再苦再累也要把阿龍養育成才,讓他在學校裏好好讀書,將來也能出人頭地。就為這,父母雖已年過半百,卻不辭辛苦,整日裏麵朝黃土背朝天地下地幹活,並給阿龍起了一個很好聽的名字——謝玉龍。父母是希望這棵謝家的獨苗日後能成為龍之驕子,給玉龍鎮增光添彩,給老謝家光耀門楣,老謝兩口子也就徹底知足了。
阿龍也算爭氣,平日裏學習認真刻苦,聰明懂事,在學校裏團結同學,成績一直名列前茅,初中三年一直在班裏埋頭學習,深受老師和同學的認可和信任。在家裏,阿龍深知父母之不易,經常主動做家務,也從不頂撞父母。但是阿龍平時話卻不多,是個心裏很能盛事的孩子,有什麼心事總是裝在心裏,很少說給別人聽,父親謝根生私下裏經常找阿龍談心,但也隻是聊點家常,還是對兒子心裏的想法一無所知,加上父親也沒念過什麼書,平日裏也是沉默寡言的,對兒子地擔憂往往以和阿龍的母親發一陣牢騷而告終。
一天晚上,老謝跟老伴合計著:“咱家阿龍小小年紀,心思過重,時間長了,我怕他承受不了,會壓出病來的。”
母親是個心直口快的人,馬上回到:“唉,阿龍打小心事就多,不愛和別人溝通,不過我看他跟老陳家的軍子挺談得來,經常在一塊兒打打鬧鬧的,軍子每次都誇咱家阿龍特別講義氣,心裏把阿龍當親哥哥似的,我們也別太擔心了,咱家阿龍隻要知道學習就甭我們操心了。”軍子是阿龍同班三年的死黨,大名馬慶軍,和阿龍平日裏以哥們相稱,阿龍大軍子八個月,所以軍子一直叫阿龍為龍哥。
“婦道人家,你懂什麼?小小年紀講什麼義氣不義氣的,又不能當飯吃,忘了幾個月前咱家兒子把村東頭徐海強家叫徐朋的小兒子給打了,害得人家不依不饒的,我們賠上老臉好說歹說的,總算沒讓老徐家和學校追究下去。再過半年這就快初中畢業了,可不能再意氣用事。”老謝狠狠地抽了兩口煙。父母都五十多的人了,也不敢再惹些村裏的有錢有勢的人物。徐海強這些年一直到處跑生意,誰也不知道他跑的什麼生意,倒是村裏公認的暴發戶,一般的人家是不敢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