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大漢棋王(1 / 1)

劉啟,漢惠帝七年(前188年)出生於代地中都(今山西平遙縣西南) ,是漢高祖劉邦的孫子,漢文帝劉恒的兒子,母親是竇氏。

劉啟出生時,父親劉恒在代國為代王。劉啟在劉恒幾個兒子中排行居中。劉恒為代王時,與代王後生有四子,劉恒未即位之前代王後便已去世。

漢高後八年(前180年),劉恒被擁立為皇帝後,代王後所生四子都相繼病死。劉恒即位數月,公卿大臣請立太子,而劉恒諸子中劉啟最大,於是就被立為太子,母親竇氏被立為皇後。文帝又先後任命張相如和石奮為太子太傅。

劉啟為太子時,吳王劉濞的世子劉賢入京,陪伴劉啟喝酒下六博棋。

劉賢的師傅都是楚人,從而使他養成輕佻、剽悍的個性,平時又很驕矜,與劉啟博弈時,為棋路相爭,態度不恭敬,劉啟就拿起棋盤打劉賢的腦袋,不料把他打死了。

漢文帝派人將其遺體送回吳國去埋葬。從此劉濞怨恨劉啟。

這段下棋的經曆是被很多人稱之為輸不起的少年景帝,但我覺得景帝是故意引起矛盾的。

因為封王之亂一直在亂,所以要想要製止,就必須沒有封王!!!

後元七年六月己亥日(前157年7月4日]),漢文帝去世。同年六月丁未日(7月12日),太子劉啟繼承帝位,是為漢景帝,尊祖母皇太後薄姬為太皇太後,尊母親皇後竇氏為皇太後。

“開始了他的漢景帝帝王時期”

漢文帝當時治國時期欲求天下治《尚書》學者,所以派遣了晁錯往齊師從伏生授《尚書》學。回來後詔為太子舍人,又遷博士,後上《太子知術數疏》,得漢文帝讚賞,拜太子家令,太子稱其“智囊”。

漢景帝即位後,晁錯為內史,常與漢景帝密事,官至九卿,並更定了諸多法令,引起丞相申屠嘉等人的怨恨。漢景帝二年(前155年),

劉啟即位後,先提拔晁錯擔任內史,然後又升晁錯為禦史大夫,位列三公之一。

晁錯經過分析,告訴劉啟要特別提防諸侯勢力最強大的吳王劉濞。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晁錯是漢景帝手裏的一把刀,這種缺乏分寸感的人員,一般都是團隊毒瘤,但漢景帝卻把他當成一把利刀。

“老師為了我大漢,隻能犧牲你為我大漢走向更好了”,

景帝二年(前155年),晁錯向景帝再次陳述諸侯的罪過,請求削減封地,收回旁郡,提議削藩。上疏《削藩策》,指出:“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急,禍小;不削之,其反遲,禍大。”

奏章送上去,景帝命令公卿、列侯和皇族集會討論,因景帝寵信晁錯,沒人敢公開表示反對,隻有竇嬰不同意,從此和晁錯結下了怨仇。

景帝詔令:削奪趙王的常山郡、膠西王的六個縣、楚王的東海郡和薛郡、吳王的豫章郡和會稽郡。晁錯更改了法令三十條。諸侯嘩然,都強烈反對,憎恨晁錯。

晁錯強行削藩,冒著極大的風險。晁錯的父親勸解無效,服毒自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