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獨處,體味生命
女人應當學會獨處,給自己一個空間,來思考,來安靜自己的心靈。這個社會,經濟發展迅猛,生活節奏加快,人很容易就會感覺疲勞和厭倦。據調查,現在職場上,超過一半的人是處於亞健康狀態。所謂亞健康,就是處於健康和得病之間,身體好一點能堅持得久一點,身體稍微一弱,人就容易患病。或者是積勞成疾。所以,人更應該忙裏偷閑,給自己騰出一些時間和空間來獨處。在獨處中感受生命,在獨處中使煩躁的心靈得到安撫,在獨處中反思自我,對自己做一下總結和規劃,卸下沉重的包袱,輕鬆上陣。
人為什麼要學會獨處呢?對於有自我的人來說,獨處是人生中的美好時刻和美好體驗,雖然會有寂寞,但寂寞中又有一種充實。獨處是心靈成長的必要空間。在獨處時,我們從繁忙的事務中抽身出來,使時間完全屬於自己,得到自己,成為自己。盧梭曾說過,上帝把每個人造出來之後,就將每個人的特定的模子打碎了。所以,對世上的每個人來說,他都隻有一次生命的機會,都是一個與眾不同的、獨一無二的、不可複製的生命存在。人的這種生命存在,與動物不同,動物隻是一種無意識、本能的肉身存在,而人除了肉身的存活之外,還有寶貴的靈魂,每個人都擁有一顆獨屬於自我的、閃爍著個
性光彩的靈魂。在茫茫人世間,在競爭激烈的社會中,大家都在忙碌地追求知識、財富、名譽等,而少有人關注自己的心靈世界,關注獨屬於自己的靈魂。
人活一世,名譽、財富都是身外之物,或多或少,人人都可以求得,但沒有人能夠替你去感悟你自己,感悟你自己的靈魂,感悟你自己的獨特人生。唯有你自己,在遠離浮華的世俗之外,獨自一人,靜靜地麵對心靈中的自己,與之交流,與之切磋,這時,你才能夠拂去遮蔽在心靈之上的世俗的塵埃,才能呈現出你本真的靈魂,才能品出你自己的生活的滋味,才能真正地找回你自己。這才是你這個人與其他人的完全不同的一種存在,一種充盈著個性特征、煥發著個性光華的生命存在。這才是一個個體的人的生命存在和成功的真正的標誌。
有一句話叫,每個成功的男人背後都有一個女人。女人為男人付出了很多,女人考慮著家庭、孩子、丈夫、油鹽醬醋,而女人卻很少真正地思考自己。當然,這個自己是獨立的自我存在,不是為了某種利益而做出的自私決斷。女人應該抽出些時間來靜一靜,享受一個人的孤獨,感受生命在時間中的跳動,而不是老是想著,丈夫有沒有外遇,孩子有沒有好好學習,或者領導會不會給自己加薪,同事有沒有在背後說自己的壞話。在那一個獨屬
於自己的空間裏,做自己想做的事,看看書,聽聽音樂,做一下有氧運動,或者小憩一下,或者什麼都不想,什麼都不做,就那麼靜靜地看著遠方看著夕陽,讓晚風從自己的指尖穿過,聽時鍾滴滴答答的輕唱。
俗話說弦繃久了也會斷。女人的生活也應當做到有張有弛。紛繁的生活固然熱鬧,但熱鬧卻容易讓人的生活變得浮躁,從而很難靜下心來。進行深刻的思考;忙碌的追求固然必要,但功利化的追求反而會使人越來越為身外之物所勞,而離自己越來越遠。隻有學會了獨處,一個人才有能力讓自己從看似充實忙碌的熱鬧中解脫出來,為自己找到一塊安寧的處所,回到自己的內心,安頓好自己的靈魂。從終極意義上講,從生到死,我們一個人來,一個人去,兩種世界裏我們不缺獨處。事實上,獨處是心靈的事情,當我們的身體在塵世間穿梭時,我們的心靈卻需要獨處。
尼采終生未娶,他一生的大部分時間是在與自然界的對話中度過的。在極度的孤獨中,他把獨處的境界發揮到了極至,他深刻地思考著哲學這個東西。獨處使他心靈安靜,更鑄就了他天才的靈魂。從《悲劇的誕生》到《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再從《偶像的黃昏》到《瞧,這個人》,他在獨處中連接心靈與哲學的通道,一步一步使自己豐富使自己挺立成一個
巨人。
獨處是對心靈的釋放。獨處使人豐富,因為他的豐富和自由完全不受空間的製約,更不需要有人作陪。獨處時,你可以思想,可以閑適,可以讓靈魂四處散步。獨處可以讓你回歸為你自己,成為自己心靈的主人。
獨處不是逃避,而是為了更好地釋放。古人雲:“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其中的“窮”就是一種境界,一個人獨處時的本真修養。
女人學會了獨處才能使自己變得更加強大。在獨處中反省自己,對自己做一個清晰的判斷,找出自己的不足,從而使自己完善起來,豐富起來。有一句話叫靜若處子,動如脫兔。獨處時女人可以使自己的靈魂安靜下來,從而為自己增加一種安靜的氣質。學會了獨處,是生命中的以退為進,女人就能更完美,也更能適應這個社會的發展,更容易為自己找到一條適於生活下去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