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叫祁英明(一個80年代初出生一個矮矬窮),也是第一批進城外來務工的80後的農民工之一,他生在東北的一個小山村裏,這片黑土地上的人們普遍都長的人高馬大,但他確是個例外。黑土地沒有賦予他強壯的體魄,但還是給了他大部分東北人一樣的直爽和火爆的脾氣。可但是他內心卻是一個膽小鬼!也因為這個從小到大也吃了不少的虧,由於那種不服輸的精神不服氣的精神,吃了不少的虧。再加上自家的經濟條件也比較差,遭受了很多同大的孩子的欺辱。不過男孩子嗎?就是在打架當中長大的,但他多數情況下都是挨打過來的,但他的嘴上從來沒有服軟和服輸過。
眼看就要到新千年的最後一個春節剛剛過去,他和他從小一起長大的小夥伴一起踏上了南下的火車,奔往了他向往已久的大都市—北都。(沒想到這一走就超過了十年),因為這是他的一個夢。因為樣貌不出眾,再加上家庭也算是村中較窮的人家,村裏那些稍富人家的孩子們也不願意和家窮的孩子在一起,其實嫌貧愛富基本從小孩子時期就基本養成了。18歲,剛剛過了雨季的年齡,一顆蠢蠢欲動的心也開始在他的心中升起。
他從電視裏影視劇裏看到了那些城市中人的生活,高高的樓房,奔馳的小轎車,寬敞的馬路,似乎隻有城市裏才能為他實現這一切。那一幅幅未來美好的畫麵一次次浮現在他的腦海裏。他渴望城市,渴望改變自己的生活,改變祖上那一代又一代一成不變的生活方式,渴望城市裏能夠為他帶來財富,帶來的財富能讓他衣錦還鄉,能讓他和他的家在村子裏更有麵子。最後他和他村裏的另一個跟他有同樣夢想的男孩子一拍即合,一起登上南下的火車,這個男孩子叫吳勇河。吳勇河家庭也一般,但比他家要好些。比他長一歲,在這個村子裏,跟他關係好的也就是這個叫吳勇河的男孩子還有一個叫曾榮的男孩子,不過曾榮的家庭要好一些,家裏花錢自費讓他繼續他的學業,其實他們三個人當中讀書最好的其實是祁英明。而他卻是第一個輟學的。吳勇河和祁英明賦閑在家,也就幹幹農活。也不知道做什麼?兩個人經常在一起本來關係就不錯,再加上懷上同樣的夢想也就這樣一起離開了家鄉,坐上南下的火車前往了那個讓許許多多國人都很向往的城市北都。
一夜的火車,並沒有讓兩個孩子感到疲憊。天剛剛見亮,火車就到了北都站。二人一起走出了北都站都感到一種莫名的興奮。看到一切都是那麼亢奮。雖然已是寒冬,天氣有點涼,但對於在東北長大的孩子來說,這個氣溫根本算不上什麼。下車的第一件事,就是按照昨晚在火車上商量好的一樣,打了輛車,直奔這座北方最大城市的城市廣場。說來也巧,恰好正趕上廣場的升旗儀式,看著廣場的紅旗緩緩升起的時刻,心裏產生了一種說不出來的感覺,這種感覺是無法用語言表達的,從小他們都有一個夢想,就是親眼到北都中心廣場看國旗升起。這是他而來的第第一天就完成了他的一個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