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心靈快意隨處見,刪繁從簡幸福多
我們總是在追求幸福,追求心靈的輕鬆,但是卻很難找到真正的幸福。其實,並不是幸福難找,而是因為我們牽絆的太多,計較的太多,以至於讓自己的心靈被蒙蔽了雙眼,看不到很多真實而美好的東西。隻要我們願意拋開牽絆和計較,睜開心靈的雙眼,就可以找到幸福的蹤跡了。“心靈快意隨處見,刪繁從簡幸福多”,隻要讓心靈走出羈絆,幸福唾手可得。
1 閑庭信步,偷閑可以讓我們走出樊籠
忙裏偷閑是一種樂趣,也是一種心靈減壓的好方式。在繁忙的生活中,偷偷懶,故意給自己一些空閑,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即使生活的擔子很重,但至少在這一刻,你享受的是零負擔的生活待遇。
有句話說:“再長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邁開雙腳也無法到達。”偷閑才可以讓我們走出樊籠,得到出乎意料的暢快。偷閑可以讓我們在繁忙中體會到那一份無法比擬的舒心,也能夠讓我們在疲憊之時享受到全身心的放鬆。忙裏偷閑,是為了更好地忙,忙裏偷閑就好像是將自己置身於維修站中,修整修整已經不堪重壓的身軀,然後甩掉那些掛在心靈上的大小包袱,為自己充充電,接著輕裝前進。忙裏偷閑等於停歇在加油站,填補的是動力,隻有動力充足了,才能夠走更遠的
路。
在一家飯店門前有這樣一副有趣的對聯:為名忙,為利忙,忙裏偷閑,且喝一杯茶去;勞心苦,勞力苦,苦中作樂,再斟兩壺酒來。我們常常感歎自己活得太累,過得太苦,因為我們的眼睛總是喜歡緊緊盯著上麵,常常以物質的豐足、名利的高低作為衡量幸福的標準。可是當我們真正擁有了金錢、名利以後,並不一定能感受到幸福的滋味。為了維持自己所謂的幸福,我們依舊得不停地忙碌、奔波、勞累,而這些忙碌、奔波和勞累,又總是讓我們覺得沒有得到理想中的幸福。歲月可以消磨掉我們所有的雄心,當遲暮之年回過頭來才會發現,真正能讓我們感到幸福的,其實是當下那份實實在在的擁有,就好像是忙裏偷閑的一杯茶,苦中作樂的兩壺酒。
一次,一位教授在上課前手裏拿著一隻盛著一些水的杯子。他舉起杯子,讓所有的學生都看到,然後問道:“你們猜猜看,這隻杯子的重量是多少?”
“50克!”“100克!”“125克!”……學生們說出了各自心目中的答案。這時,教授說:“現在,我的問題是:如果我把它像這樣舉幾分鍾,會發生什麼事情呢?”
“什麼事情都不會發生。”學生們齊聲回答。
“好吧。那麼,舉一個小時會發生什麼事情呢?”教授接著又提出了問題。
“你的手臂大概會疼痛起來。”
其中一個學生有些不確定地回答。
“你說得對。如果我把它舉一天會怎麼樣呢?”教授又對著學生提出了新問題。
“你的手臂會逐漸變得麻木,肌肉還會嚴重拉傷和麻痹,最後你肯定得去醫院。”另一個學生冒失地說。所有的學生都笑了。
“很好。不過,在這期間水杯的重量發生改變了嗎?”教授問道。
“沒有呀。”大家一起回答。
“那麼是什麼使手臂疼痛、肌肉拉傷的呢?”教授停頓了一下又問道,“在我手臂開始疼痛之前,我應該做點兒什麼呢?”學生們迷惑了。
“把水杯放下呀!”有個學生笑著說。
“對極了!”教授說,“生活中遇到的問題正如這個道理。你把它們在腦子裏掂量幾分鍾,好像沒有什麼大不了的。考慮生活中的挑戰或問題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每當一天結束,你上床睡覺的時候,要把‘問題放下’。這樣,你第二天醒來一身輕鬆,精神煥發,能夠應對可能遇到的任何機遇與挑戰。”
拿起容易,但是放下難,當一種思維、一個東西成為我們的習慣的時候,我們就會忽視它的重量,也不去理會它帶給我們的負麵影響。但是一定要記得,在這個負麵影響還不太大的時候,我們一定要懂得將其放下,為自己減負。即使工作再忙,也不要忘了忙裏偷閑,給自己的大腦一個空白的機會,要知道好的休息才
會更好地奮鬥。
人生的旅途,少不了風風雨雨和坎坷不平,學業無成、商場失意、家庭變故、事業受挫、經濟拮據、人際是非以及命運乖舛等,都會給我們帶來煩惱、憂慮、惆悵,甚至抱怨和怨恨,更會讓我們的心靈在煎熬中被生活的重擔禁錮。麵對人生中的酸甜苦辣,關鍵在於我們是否善於找尋避苦求樂的良方,善尋樂者時時有樂,不善尋樂者處處是苦。怎樣找到生活的樂趣,讓自己的心靈無壓,那麼就要學會忙裏偷閑。忙裏偷閑,在工作的空餘之間去進行一次旅遊,帶著自己的家人,帶著一個背包,找一處幽靜或者自己喜歡的地方,放下心中的壓力,親近一下大自然;忙裏偷閑,在午後的時候,飲一杯香茗,用醇香的茶味,洗淨自己心靈的疲憊;忙裏偷閑,給自己一段空閑的時間,什麼都不去想,什麼也都不去做,就那樣靜靜地將自己的身體以及心靈安放……
其實快樂很簡單,生活中的樂趣也是無處不在的,主要在於我們肯不肯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隻要我們願意觸摸,那麼幸福和快樂就會變得很簡單,繁忙之中喝一杯茶,抽一袋旱煙,抿兩口小酒……
閑庭信步,偷閑可以讓我們走出樊籠。生活本來沒有想象中那般糟糕,再快的生活節奏也總得抽個時間放鬆一下,其實生活就是一場生命和心靈的旅遊,要想走得更
遠,看到更多的景色,就不要讓自己的心靈帶著過多的包袱上路。
2 人至察則無徒,糊塗是一門學問
“人至察則無徒,水至清則無魚”,做人沒必要事事都計較。難得糊塗,糊塗是一門為人處世的學問。我們生活在這個社會上,要麵對形形色色的人,會遇上各種各樣的事情,要想將所有的人和事都弄得明明白白,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所以適當地裝裝糊塗,其實是一件好事。
糊塗是一種處世為人之道,也是一門精深的學問。清代著名畫家鄭板橋曾經說過:“聰明難,糊塗難,由聰明入糊塗更難。”板橋先生所言“難得糊塗”中的“糊塗”並非人們時常所說的真糊塗,而是一種假糊塗,是一門學問,不僅寓意高雅,其中所含的哲理也很深奧。雖然嘴裏說的是“糊塗話”,臉上反映的是“糊塗的表情”,但是手底下做的卻是“明白事”。因此,這種“糊塗”被後世人稱讚為人類的一種高級智慧,也是精明的另一種特殊表現形式,是適應複雜社會、複雜環境的一種更為高級、巧妙的方式。
在人生的旅途中,人們時不時就會遇到許許多多令自己“進退兩難”的情境,在這個時候,我們完全可以借助這種“糊塗”,暫時地“裝裝傻”或者“忍讓”一下,也好給自己和他人有個轉圜的餘地。不過於斤斤計較,也不太過苛求於一
些生活中的瑣事,暫時“吃點小虧”,做點“退卻姿態”,這種“糊塗”,可以讓我們擁有“自我保護”的功能,有更多的時間去享受人生中的快樂。
凱特是電視台的記者,由於口齒清晰,相貌堂堂,反應又快,所以除了白天采訪財經線,晚上還播報7點半的黃金檔新聞。按理說他的事業應該一帆風順,卻因為人不夠圓滑,而得罪了他的頂頭上司——新聞部主管。
在一次會議上,新聞部主管突然宣布,不準凱特播黃金檔,要他改播深夜11點的直播新聞。所有的人在一瞬間都愣住了,凱特更是大吃一驚,他知道自己被貶了,但是極力保持鎮定,甚至做出欣然接受的樣子。
從此,凱特每天一下班就跑去進修,並在10點多的時候趕回公司,預備夜間新聞的播報工作。他對每一篇新聞稿都經過詳細地閱讀,充分消化之後才播報,絲毫沒有因為夜間新聞不重要,而有任何鬆懈。漸漸地,夜間新聞的收視率提高了,觀眾好評不斷,終於驚動了總經理。總經理不高興地把厚厚的觀眾來信攤在新聞部主管的麵前:“凱特為什麼隻播11點,卻不播7點半的新聞?”總經理下令,由凱特播晚間新聞。於是,凱特被新聞部主管“請”回了黃金時段,並在不久後獲選為全國最受歡迎的電視記者。
心有不甘的新聞部主管,終於想出了修理凱
特的辦法,他故意當眾宣布:“雖然凱特是學財經的,但是由他采訪財經新聞容易產生弊端,以後讓他改跑其他線吧。”對於跑財經已頗有名氣的凱特,這簡直是當麵的侮辱。凱特十分生氣,但他知道隻要自己一旦爆發,就會落入主管的圈套,所以,他繼續裝糊塗,默默地接受了主管的“安排”。
日子就這樣一天一天地過去了。某日,總經理打電話給新聞部主管:“後天有財經首長來公司晚宴,請凱特作陪。”新聞部主管應付道:“凱特現在已經不跑財經線了。”
“不跑也得來參加,他是專家。”總經理下達了命令。
從此,每有重要的財經界人士到公司去,都由凱特作陪,並順便專訪。漸漸地,同事們都耳語著:凱特現在是大牌了,隻有要人才由他出麵。而每一位曾經接受凱特采訪的人,都以此為榮。沒有被凱特采訪的人,則有了怨言。“不能厚此薄彼啊,以後財經一律由凱特跑,別人不要碰。”總經理終於下了令。凱特又被“請”回了財經記者的位子。
2年後,原來的新聞部主管調職坐冷板凳,新任的主管上台,正是凱特。
故事中的凱特之所以在屢次被新聞部主管故意“貶職”的時候能夠做到不慍不火,可能有人會說他太傻,不懂得為自己著想,但是我們可以看出凱特的故意裝糊塗,其實是一種韜光養晦的處世方式
。這種故意裝糊塗的本事讓他得到了命運的回報,那就是新聞部的主管。裝糊塗可以瓦解對手對我們的提防,可以讓我們有更多的時間和機會來調整並提高自己。
我們的一生中,總會遇到許多“磕磕絆絆”的不如意之事,有時候甚至會做出令我們自己感覺十分遺憾的事情,究其原因,其實最重要的一點還在於我們自身的弱點或缺點。而那些“難得糊塗”的人在自己的問題上卻是一點不糊塗,有時則用看似“糊塗”的表象來裝飾、掩蓋自己的弱點——因此,這種“糊塗”還是一種“自我反省”的表現。
懂得糊塗的人,他們不在乎自己偶然吃點小虧,有時候甚至很高興自己能夠在和他人的相處中吃點虧,因為許多人認為隻有傻子才會不在意自己吃虧。而聰明人從來都不介意用“傻子”的身份來掩護自己。我們時常聽到有人會說某個人是“老糊塗”,當然這個稱呼時常被用在一些上了年紀的人身上,來笑話他們辦事不牢靠或者喜歡丟三落四,其實我們隻要稍稍留意就會發現,這些時常被稱為“老糊塗”的人,他們倒是很精明,真正幹起大事來從未見他們糊塗過。在小事上的一些糊塗,反而讓他們顯得更加可親可愛。這種糊塗,未嚐不是一種智慧。
人至察則無徒,隻要我們懂得放下,凡事不那麼斤斤計較,那麼我們的心靈就會
輕鬆很多,生活也會輕鬆很多。難得糊塗,糊塗是一門學問,更是我們為生活做減法的最好選擇。偶爾裝裝糊塗,其實,也是一種智慧。
3 遠離喧囂,不要讓雜音刺傷我們的心靈
遠離喧囂,並非是讓我們離開熱鬧繁華的城市,去幽靜的鄉下生活,而是讓我們遠離充滿雜音、紙醉金迷的喧囂生活,求得一份心靈深處的寧靜,能夠坦然地麵對生活,用心去生活。
這裏的喧囂,並不是指吵鬧的生活,而是一些出現在我們生活中的雜音,也就是他人的指指點點,用比較流行的語言來說,就是“八卦”。我們生活在這個社會中,就會接觸很多的人,不管是生活中還是職場中,我們或多或少都會受到“八卦”的一些影響,有時候,我們自己不知不覺中就會成為“八卦”中的主人公。麵對出現在生活中的雜音——八卦,我們應該盡量避免讓其刺傷我們的心靈,影響我們的生活。
要知道,生活中各種各樣的人都有,特別是在比較繁華的大城市,人與人之間的和平相處尤其顯得重要。如果我們不能融入我們所在的生活圈子,那麼我們就會被孤立;但是融入之後,就必須忍受一些好事之人不斷帶來的“八卦”。要是八卦和我們毫無關聯倒也罷了,但一旦和我們扯上關係之後,我們就要正確看待,能漠視的就盡量漠視,否則就盡量遠離,隻
有這樣才能讓那些準備“看好戲”的人無趣而退。
當今的社會很雜亂,各式各樣的人都有。即使在大多數人看來,我們是好人。但是不可忽略,或許就有那麼一兩個人看我們不順眼,所以編一些八卦之類的臭臭我們,這也不是什麼怪事。或許我們聽到後會覺得很委屈,用眼淚來表示自己的屈辱;或許我們會惱羞成怒,用惡言惡語來詛咒那個喜歡多嘴多舌的人。但是,如果我們這樣做,無異於助長了好事者的威力,增長了他們的氣焰。這是不明智的做法,“以血還血,以牙還牙”從來不是聰明人的做法,要想打敗自己的敵人,最好的辦法就是忽略他、遠離他。將他當做不存在的東西,完全忽略。
但丁有一句話說:“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我們知道,人生之路不可能暢通無阻,我們走在人生之路上,難免遇到障礙:他人的指指點點,對手的惡語中傷,敵人的背後誹謗……麵對這些,想要一一澄清估計不僅會將自己累個半死,而且也會產生“越描越黑”的反效果。所以我們應該采取的唯一方法就是——遠離“八卦”圈,擺正自己的心態,然後專心走自己的人生路。因為任何虛假的東西都是經不起時間的洗滌的,所以我們完全可以依靠時間來衝淡一切。
我們身處的環境雖然複雜喧囂,但是我們可以讓自己的心靈環境簡
單而寧靜。因為隻有寧靜的心靈,才能夠看清許多隱藏起來的事實;而隻有寧靜的心靈,才能夠讓我們每個人走出雜音的幹擾,輕鬆地麵對生活,麵對自己的人生。
有一個人很苦惱,他聽說在某座名山上的古刹裏有一位智者,可以為世間人解去所有的煩惱,於是他決定前往拜訪。
這個人花了差不多一個月的時間才到達那座名山,在山腳下,他遇到一位樵夫,於是便向他打聽古刹和智者的消息,結果樵夫告訴他,那是謬傳,他在山腳下生活了幾十年了,從來沒聽說過有什麼智者在山上,古刹倒是有一座,但是聽說那裏很古怪,沒有人敢去。這人聽了有些疑惑,但是他上山尋找智者的決定並沒有改變。
在半山腰,這個人又遇到了一個獵人,於是向獵人打聽古刹和智者的訊息,獵人告訴他,在山頂最高處有一座古刹,那裏確實有一位智者,但是這位智者有個怪毛病,凡是有求於他的人,必須三步一跪拜上山。這人聽到了智者的消息,固然開心,但是卻並沒有聽獵人的話語三步一跪拜上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