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放鬆下來,你應該活得隨意(1 / 3)

十、放鬆下來,你應該活得隨意

如今,日新月異的現代都市生活像一把雙刃劍,一方麵激發人們的進取心,鍛造著人們的耐力和韌性;另一方麵也使人們付出高昂的心理代價,尤其是在各種刺激明顯增多和人際關係複雜多變等因素的影響下,我們的心理負荷日益加重,的確感覺生活得很壓抑。所以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們應該學著想開、看淡,學著不強求。別讓自己活得太累。適時放鬆,給疲憊的心靈解解壓。這樣或許可以活得簡單些,也不至於走得太遠,迷失自我。

你太累,是因為不安分

很多人不懂得安分,即使有了財富、名位、權勢,仍然在不停追逐,常常壓得自己喘不過氣來。於是,我們經常莫名其妙地陷入一種不安之中,而找不出合理的理由。麵對生活,我們的內心會發出微弱的呼喚,隻有躲開外在的嘈雜喧鬧,靜靜聆聽它,才會做出正確的選擇,否則,將在匆忙喧鬧的生活中迷失,找不到真正的自我。為了舒緩心情,有的人借著出國旅遊去散心解悶,希冀能求得一刻的安寧,但終究不是根本之策。

那麼,我們到底是在追求什麼?我們所追求的或者說所希冀的,是不是真的就是我們的需求?又或者說,這一切對於我們而言有沒有實際的意義?我們來看看下麵這個故事,應該能夠從中找到答案。

據說某富翁來到一

個美麗寂靜的小島,遇見當地的一位農民,他問道:“你們一般在這裏都做些什麼?”

“我們在這裏種田過日子。”農民回答。

“種田有什麼意思?還那麼辛苦!”富翁有點不屑。

“那你又來這裏做什麼?”農民反問。

“我來這裏是為了欣賞風景,享受與大自然同在的樂趣!我平時忙於賺錢,就是為了日後要過這樣的生活。”富翁回答。

農民笑著說:“數十年來,我們雖然沒有賺到很多錢,但是我們卻一直都過著這樣的日子!”

聽了農民的話,這位富翁陷入了沉思……

我們是不是也該“沉思”一下?想一想,我們殫精竭慮苦苦追求的到底是什麼?而我們的做法,是不是又背離了生活最初的意義?也許很多時候,我們讓生活簡單一點,心中負荷就會減輕一些。

像那些外出到遠方散心的朋友,其實眼前的繁華美景,不過是一時的安樂,與其辛苦地去更換一種環境,我們不如換一個心境,任人世物轉星移、滄海桑田,做個安貧樂道、閑雲野鶴的人。換言之,我們要真正獲得自在、寧靜,最要緊的就是安貧樂道。像孔子的“申申如也,夭夭如也”,是一種安貧樂道;顏回“一簞食,一瓢飲,人不堪其憂,而回亦不改其樂”,也是一種安貧樂道;東晉田園詩人陶淵明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亦是一種安貧樂道;近代弘一

法師“鹹有鹹的味,淡有淡的味”,還是一種安貧樂道。安貧樂道,顯然是一種更高明的生活態度,即遇茶吃茶,遇飯吃飯,積極地接受生活,享受生活。隻有這樣,我們才能體會到生活中的快樂。

讀到這裏,或許有朋友要問:如何才能營造這種心境呢?這首先需要提高我們的精神層次,我們需要認識到——幸福與快樂源自內心的簡單,簡單使人寧靜,寧靜使人快樂。其實,人心隨著年齡、閱曆的增長,總會越來越複雜,但生活其實十分簡單,如若我們能夠保持自然的生活方式,不因外在的影響而痛苦,便會懂得生命中簡單的快樂。

想告訴朋友們的是,這世間的事,無論看起來多麼複雜、神秘,其實道理都是很簡單的,關鍵在於我們是否看得透。生活本身很簡單,快樂也很簡單,是我們把它們想得複雜了,或者說是我們自己太複雜了,所以往往感受不到簡單的快樂,也就弄不懂生活的真味。換言之,是我們對生活、對自己寄予了過高的期望。這些過高期望其實並不能給我們帶來快樂,但卻一直左右著我們的生活:擁有寬敞豪華的寓所;幸福的婚姻;讓孩子享受最好的教育,成為最有出息的人;努力工作以爭取更高的社會地位;能買高檔商品,穿名貴的時裝;跟上流行的大潮,永不落伍……要想過一種簡單的生活,改變

這些過高期望是很重要的。富裕奢華的生活需要付出巨大的代價,而且並不能相應地帶給我們幸福。如果我們降低對物質的需求,改變這種追求奢華的心理狀態,我們將節省出更多的時間來充實自己。清閑的生活將讓我們更加自信果敢,珍視親友間的情感,提高生活質量,這樣的生活更能讓我們認識到生命的真諦。

我們常常這樣感歎:生活太累!快樂離我們太遠。其實,不是快樂離我們太遠,而是我們根本不知道自己和快樂之間的距離;不是尋找快樂太難,而是我們活得不夠簡單。人生之中有太多的誘惑,如果我們在各種誘惑麵前分不清、看不明,那麼隻能盲目地隨波逐流,身不由己地為名利像陀螺一樣不停旋轉,等到喧囂過後,一切歸於寂靜之時才發現,自己已然千瘡百孔,連自己原本擁有的快樂都已經丟失掉了。

其實快樂就源自於我們的心底,是一種與財富、名利、地位無關的精神狀態。現代人為了名利、財富、金錢而疲於奔命,有時候甚至置親情、個人健康於不顧,最終丟失了親情、透支了身體。在心裏,生怕失去了任何一個可以利用的機會,卻又逢人便感歎:“唉,活得真累!”累什麼呢?不就是累財、累名、累地位,累一己之得失、累個人的利益而已嗎!怎麼才能不累?這就需要我們持有一顆安貧樂道的心

,讓自己在滿足生活所需的情況下隨遇而安一些。

人生容量有限,裝不下那麼多奢侈

對於幸福,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理解。有人在錦衣玉食、夜夜笙歌中尋找幸福;有人在以苦為樂、腳踏實地地實現自我價值的過程中體驗著幸福;有人看重物質享受;有人在乎精神層麵的純淨。正因為對幸福的理解上的差異,最終導致了人們的心態不同。

其實,幸福本是人內心深處的一種感覺,不管你用什麼心態去理解,感覺都不會欺騙人。正因為如此,幸福才不會因為你物質上多麼富有而偏袒你。也就是說,真正的幸福與物質無關,有時甚至錢越多,離幸福越遙遠。

有這樣一個故事,讀來讓人頗有感觸,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有一位長年住在山中的印第安人,因為特殊機緣,接受了一位紐約友人的邀請,前往紐約做客。

當紐約友人領著印第安朋友走出機場,正要穿過馬路時,印第安人對著紐約友人說:“你聽到蟋蟀的叫聲了嗎?”

紐約友人大笑:“您大概坐飛機坐太久了,這機場的引道連接著高速公路,怎麼可能有蟋蟀呢?”

又走了兩步,印第安人又說:“真的有蟋蟀!我清楚地聽到了它們的聲音。”

紐約友人笑得更大聲了:“您瞧!那兒正在施工打洞,機械的噪聲那麼大,怎麼會聽得到蟋蟀叫聲呢?”

印第安人二話不說,走到斑馬線旁

安全島的草地上,翻開了一段枯死的樹幹,便招呼紐約友人前來觀看那兩隻正在高歌的蟋蟀!

紐約友人露出不可置信的表情,直呼不可能:“您的聽力真是太好了,能在那麼吵的環境下聽到蟋蟀叫聲!”

印第安人說:“你也可以啊!每個人都可以的!我可以向你借點零錢來做個實驗嗎?”

“可以!可以!我口袋中大大小小的銅板有十幾個,您全拿去用!”

紐約友人很快把錢掏給印第安人。

“仔細看,尤其是那些原本眼睛沒朝我們這兒看的人!”說完,印第安人把銅板拋向柏油路。突然,有好多人轉過頭來,甚至有人開始彎下腰來撿錢。

“您瞧,大家的聽力都差不多,不一樣的地方是,你們紐約人專注的是錢,我專注的是自然與生命。所以聽到與聽不到,全然在於有沒有專注地傾聽。”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欲望越小,你對生命的價值與幸福就會越專注,它是針對欲望越大人越貪婪,越易致禍而言的。“身外物,不奢戀”,這是思悟後的清醒。誰能做到這一點,誰就會活得輕鬆,過得自在。隻是有很多時候,為了滿足一下虛榮心,我們會不計後果地去做許多奢侈之事。

那麼,怎樣收起你的奢侈之心,養成儉樸生活的習慣呢?

一是要克製欲望。如果不亂花錢,便不需要拚命撈錢,便可以多出許多自在隨意的時間,供自己隨意

取用。應該奉行“少即是多”的哲學,貪心少少,時間多多;東西少少,空間多多;工作少少,健康多多。

二是不要盲目購買某些流行的商品。一件衣服隻穿一個夏天,但得花掉你半個月的薪水,怎麼也不劃算。

三是別買那些眼下看來毫無用處的東西。你的家絕不是垃圾堆置場,千萬別把那些買來隻用一次,或者根本不用的東西擺在家裏,占據空間。它往往隻會讓你心情不好,別無他益。

四是多從關心自我的角度去安排生活和工作。人生本來就是矛盾的,太會賺錢的人,沒時間陪家人;竭力工作的人,體質變差……

人隻有一輩子,用不著賺出五輩子的錢,這樣除了透支體力、傷身之外,別無益處。夠用,即適可而止。

我們總是把擁有物質的多少、外表形象的好壞看得過於重要,用金錢、精力和時間換取一種令人羨慕的優越生活,卻沒有察覺自己內心的痛苦和勞累。事實上,隻有真實的自我才能讓人真正容光煥發,當你隻為內在的自己而活,並不在乎外在的虛榮時,幸福感才會潤澤你幹枯的心靈,就如同雨露滋潤幹涸的土地。

我們需求的越少,得到的自由就越多。正如梭羅所說:“大多數豪華的生活以及許多所謂的舒適的生活,不僅不是必不可少的,反而是人類進步的障礙,對比豪華和舒適,有識之士更願過單純和粗陋

的生活。”簡樸、單純的生活有利於清除物質與生命之間的樊籬,為了認清它,我們必須從清除身邊的瑣事開始,認清我們生活中出現的一切,哪些是我們必須擁有的,哪些是必須舍棄的。

人生的容量是有限度的,通常是多一份舒暢,少一份焦慮;多一份真實,少一份虛假;多一份快樂,少一份悲苦。外界生活的簡樸會讓我們內心世界更豐富,從而使我們變得更敏銳,更能真正深入、透徹地體驗和理解生活。

在物質世界和精神世界中收放自如

我們應該明白,每一個人所擁有的財物,無論是房子、車子還是票子,不管是有形的,還是無形的,沒有一樣是屬於你的,那些東西不過是暫時寄托於你,有的讓你暫時使用,有的讓你暫時保管而已,到了最後,物歸何主,都未可知。所以,何必為身外之物太過煩心呢?

現代人越來越重視對金錢、權勢的追求和對物質的占有,殊不知,金錢和權力固然可以換取許多物質上的享受,但卻不一定能獲取真正的開心。

過去有個大富翁,家有良田萬頃,身邊妻妾成群,可日子過得並不開心。

挨著他家高牆的外麵住著一戶修鞋的,夫妻倆整天有說有笑,日子過得很開心。

一天,富翁的小老婆聽見隔壁夫妻倆唱歌,便對富翁說:“我們雖然有萬貫家財,還不如窮鞋匠開心!”富翁想了想笑著說:

“我能叫他們明天唱不出聲來!”於是拿了兩根金條,從牆頭上扔過去。修鞋的夫妻倆第二天打掃院子時發現不明不白而來的兩根金條,心裏又高興又緊張,為了這兩根金條,他們連修鞋的活也丟下不幹了。男的說:“咱們用金條置些好田地。”女的說:“不行!金條讓人發現,別人會懷疑我們是偷來的。”男的說:“你先把金條藏在炕洞裏。”女的搖頭說:“藏在炕洞裏會叫賊娃子偷去。”他倆商量來,討論去,誰也想不出好辦法。從此,夫妻倆飯也吃不香,覺也睡不安穩,當然再也聽不到他倆的笑聲和歌聲了。富翁對他小老婆說:“你看,他們不再說笑,不再唱歌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