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賢弟,聽說巨鹿書院的朱先生要去橙明書院講學,不若一起同去?”
“天理銘心的朱先生真要過來講學?”
“千真萬確,我在橙明書院有一友人,他看到了貼在明理牆的告示,寫信告知我的。”
三道口縣的黃清書院外,三位書生正在互道“賢弟、仁兄”,有說有笑。
看他們盤領長衫,頭戴方巾,腳蹬長靴,顯然已是有功名在身的秀才。
“賢弟,你去是不去?”
三人看上去關係頗為不錯,其中兩人目光看向了在院中劈柴的一個。
隻見那名書生挽著袖子,露出黝黑粗壯有力的胳膊,右手緊握斧柄,雙腿邁開,往著前方的木塊一掄斧子,那木塊便分成兩塊開來。
聽著兩位賢兄的詢問,那書生放下了斧頭,順手拿起麻布擦了擦汗,揮了揮手道:“今日的柴火還沒有劈完,便不去了。”
“啊,賢弟不去?那我們要是去了被問道,豈不是要落學院的名聲?”
“就是啊賢弟,你是我們書院問道第一,你要是不去,定是要吃虧。”
“賢弟,去嘛,這柴回來我們幫你劈!明天的柴,我們也幫你劈,甚至後日大後日的柴都可以幫你劈,隻要你去,什麼都好說。”
曾毅笑笑道:“不一樣,柴火才值幾個錢,我要的是這個劈柴的過程,而非柴火”。
曾毅來自21世紀的科學時代,偶然的一次瀕死經曆,他穿越到了古代。
生活上長發衣冠,農作上牛耕細作,還有類似於明清的科舉製,人人念叨“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
但是他又有點懷疑自己來到了宋朝,因為這裏“刑不上大夫”,讀書人地位很高,隻要功名在身,走到哪裏都被人崇敬,但又不是宋朝。
而自己所在的大朗王朝,開科取士設問道、明算、武較三科。
問道以時論為主,以培養管理性官員為目標,明算便是算術了,培養技術性官員,武較也即武道,培養武官為準。
曾毅穿越前是個文科生來說,問道就是非常適合自己了。
憑借著自己穿越前的積累,諸子百家學說、宋明理學等理論,不是張口就來,還有那治國安邦之策,照著國家體製一套理論,也是隨口就有。
一切也是如所料般順利,十六歲參加院試,便奪得院試第一,成了問道秀才。
黃清書院,與他年齡相仿同為秀才有三人,另外兩人便是招呼他去聽講學的羅傑和方田,羅傑是明算秀才,方田是武較秀才。
院試已過,下一步就是鄉試,鄉試能否考中,曾毅也不怎麼擔心,萬一鄉試不中,回家當個私塾先生,那也是不錯的,來年還可以再奮鬥嘛。
另外兩人也吵嚷著不中跟著曾毅一起做個私塾先生。
曾毅是不信的,羅傑的爹是大財主,方田的爹是退役軍人,一個富二代,一個官二代,也無怪乎一個考明算,一個考武較了。
兩人家族在縣城都有產業,酒樓、食肆、客棧……一應俱全,拚爹的時代,曾毅覺得自己大概率是拚不過,這兩人即使鄉試不中,回去也是要繼承家業的。
而曾毅,穿越後的老爹是一私塾學生,還愛好劈柴,據傳家族曾經耍得“程式三斧”,是一代名門將才之後,傳下曾毅劈柴三式,要求他每日除讀書外還要劈上兩百片柴火。
所以,如果自己鄉試不中,大概率真的是子承父業,做個教書先生了……
對於這兩個潛在的財主要求,通常情況下,曾毅還是會答應的,給自己留一條抱大腿的路還是很有必要的。
“去也可以,不急在這一會,等我劈完這一堆柴火,歸家跟父親稟告一聲,明日再出發便是。”
曾昊想了想,如是答複。
一旁羅傑財主好奇問道:“賢弟,你已是秀才功名,怎還每日幹這雜役事務?”
“父親有交代,每日須得劈上二百柴火,我盡力便是。”
“好!賢弟真是孝子,我最欣賞你的,便是你這雷打不動的堅持。”羅傑適時給曾毅拍了個馬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