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留學生總是一種勤奮而不服輸的風格麵貌,一如我們從書中了解的那樣。一位叫柳國馨的韓國警察給我的印象最為深刻。他是韓國總統衛隊的三級長官,由於級別高,他在基督城理工學院有專門的辦公室,而且是全家在新西蘭陪讀。他學習極為刻苦,但是進步不快,老師曾誇他的英語說得“很韓國”,著實傷害了他的自尊。記得他曾恨恨地對我說,複活節放假期間,自己準備幾天不碰英語,隻好好休息。韓國人對中國人還是友好的,也許是曆史的原因吧,至少他們給我的感覺是這樣。而且,韓國留學生大都認識漢字,說是上小學和中學時都學過的。這多少讓我有點兒始料未及。難怪那位曾33次來中國講學的韓國教授趙浚河可以毫不客氣地質問我們:“你們的傳統都到哪裏去了?”從某些方麵來看,韓國人對一些優良傳統的繼承,的確比我們中國人要做得好許多。
語言學院裏的活動極多,隻要你願意參加,幾乎天天可以不重樣兒。經常是在上課間隙,有專人推著廣告牌進來介紹有關活動內容和活動時間。日本學生大多比較富有,所以喜歡參加,主要目的是交友和消費。中國學生基本上不太參加這類活動,大概是嫌貴。因為有的人去過一次後便大呼上當,所以漸漸的人們就不願意參加了。我參與較多的活動是每周三下午的免費電影,因為可以借此機會欣賞不同國家的電影,另外可以在娛樂的同時學習外語。還有就是星期二與學院裏的當地學生的口語交流活動。我曾在活動中認識了一位18歲的新西蘭白人學生,他說自己是日語專業二年級的在校生,但學了兩年日語後發現自己選錯了專業,因為日語中的許多東西是拷貝自漢語的,於是又開始自學中文,隻要有機會就與中國人交流。他還說曾經去過中國的上海、杭州、深圳等地旅遊兼作英語外教,並神秘地告訴我說自己的中文名字叫小老虎。不過看他虎頭虎腦的樣子,用這個名字倒也貼切。
記得還參加過一個為日本同學送行的聚會(就是前麵提到的那位叫“Ai”的女同學),她在基督城理工學院僅僅學習了三個月,然後獨自一人在新西蘭作環島旅行,臨行前邀請幾個要好的同學在基督城著名的藝術館旁邊聚會。我們先去基督城由日本人開的酒店品嚐各種日產紅酒,然後來到藝術館旁邊的露天酒吧,日本同學首先點了比薩餅,飲料是各點各的。吃完之後,日本同學馬上說:剛才,我們分享了比薩餅還有其他,所以現在你們每人都要付我錢。雖然,我知道外國人的習慣是AA製,但對她如此迫不及待的直率,還是感到吃驚不小。於是幾個同學同時翻找身上的零錢給她付賬,送行聚會搞得像做生意似的。等日本人收好錢後一聲拜拜,大家立刻作鳥獸散。直到這時,我才明白班上那位韓國警察不來的原因。不過,這個日本同學在環島旅行途中還寄明信片和發電子郵件給我。後來竟然又來學校找我,那是在她完成環島旅行後的一天,在校園裏,大家見麵互相擁抱,非常親熱,她說準備一周以後回日本,隻是不知為什麼這次沒再說“聚一下”的話。
留學生中還有一位泰國學生給我的印象較深,他為自己起的英文名字叫詹姆斯,隻有21歲。他個子不高但是很敦實,外形很像著名球星馬拉多納。記得第一次見麵他就擼起袖子,讓我欣賞他手臂上的刺青,那是一條龍的形象。他告訴我在新西蘭文身是很貴的,需要很多錢,並說要想辦法從媽媽那裏要錢,然後將胸前和後背都刺滿。我問他:你不怕疼嗎?他說不怕。我問他為什麼那麼想文身,他說因為喜歡自己看起來很“酷”的樣子。他也的確是個cool boy(酷男孩兒),同學們都親切地稱他“詹姆斯·邦德”(著名影片《007》中的間碟)。
新西蘭的毛利人有文身的傳統,而且多在臉頰上和嘴唇邊,但是現在的青年人極少在臉上刺青,而大都是在手臂和後背刺青,圖案一般是具有裝飾作用的蝴蝶和花朵。由於新西蘭政府的努力,毛利文化在新西蘭得到了較好的保護,許多學校還開設專門的毛利文化課程,教授毛利語言和毛利人的文化與曆史。我房東的外孫女就對毛利文化極為感興趣,還曾經用她在學校裏學來的毛利語聲情並茂地為我演唱過歌曲。
在基督城理工學院每學期的留學生開學典禮上,毛利人獨具特色的民族歌舞表演是必不可少的保留節目。毛利舞蹈動作剛勁有力,歌聲豪邁渾厚。一般是分男女各排成兩排,男子漢們空手赤腳地做著各種展示力量的動作,而女子們舞蹈時手中多舞動一對兒白毛線做成的絨球,隨著節奏感極強的音樂,白繡球在姑娘們的手中上下翻飛,直讓人看得眼花繚亂。
新西蘭語言學院的教師們大都很敬業,極少有不來上課的,偶爾家裏有事或生病,也一般會請別的老師代為上課,從來不會讓學生們空等的。但是有些老師的課堂講授內容貧乏,缺乏深度,說了不少話卻並沒有多少新信息。他們的教育方法與我們中國的有很大差別,課堂教學常常以組織學生做各種各樣的遊戲為主,通過不同的遊戲活動,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我想主要是因為教育觀念和教學條件的不同所致。就拿基督城理工學院語言部來說吧,一個班最多十四五個人,所以分組活動教學很容易開展起來。作為老師也可有足夠的精力和時間對每一組的學習進行指導。我發現有的活動設計得巧妙,的確對學生有一定的幫助,比如說接詞遊戲和主題演講,然而也有些活動是浪費時間的,一堂課下來玩得挺熱鬧但回過頭一想,好像並沒有什麼新內容。這樣上課,當老師的會感到很輕鬆,學生也不會有太大的壓力;但是我個人認為如果總是采用這樣的辦法上課的話,學生們的收獲不會太大。因為作為學生,向周圍的同學學習固然重要,但通常他們更需要來自老師的指導和點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