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之上的大臣們絕大多數擁護胡亥,趙高李斯看時機慢慢成熟,想要提前行動,回鹹陽擁護胡亥繼位。
這邊蒙恬的建議就是利誘月氏,使其發兵攻打匈奴,在聯合東胡王三麵夾擊,而我們不需要直接出擊,隔岸觀火,坐山觀虎鬥就行。
“對月氏和東胡來說,二者攻打匈奴對他們百利無一害,而我們的保證也確保了他們的後方穩定,讓他們能夠和匈奴血拚。”
張宇挑出利害,
“對的,這樣我們就可以放心南下。”
蒙恬補充道。
第二天,兩人堅持拒絕回去受罪,張宇明確表示,
“這一定不是皇上的旨意,除非能夠親自見到皇上,才能回宮認罪。”
送旨的太監一聽要見到皇上,慌的不行,手中的聖旨差點掉了下來。
這個細節被政治經驗豐富的蒙恬發現。
見蒙恬一直盯著自己看,太監扭頭就要走。
張宇則在一旁說,
“我們起兵南下,親自麵見皇上不就行了,還用跟這個太監廢話什麼”。
雖然兩次的詔書都有蓋章,但是字跡卻與以往不同,蒙恬揪著這個問道,
“為何皇上的字跡不一樣了?”
使者忙不迭地回答,
“皇上病重,請身邊的臣子代筆,所以有些不同。”
“那既然是代筆,我們怎麼知道到底是不是皇上的意思?皇上好端端的怎麼可能會賜死公子?”
王離也見縫插針,
“我家祖父為皇上立下汗馬功勞,他曾經說過,皇上雖表麵冷漠,但實地善良,從來沒有亂殺過大臣,就連當初誇下海口大敗而歸的李信都沒有治罪,如今怎麼可能莫名其妙要將軍公子自殺?”
……
這一連串問題問得太監暈頭轉向,不耐煩地小聲嘟囔了一句,
“還不都一樣!”
雖然聲音很小,卻被後麵的一個副都尉聽見,等使者出門後於是立刻上報,
“啟稟將軍,我剛才聽到趙使者說了句“還不都一樣”,我以為這定非皇上的主意!”
此言一出,整個中軍帳下沸騰了起來,張宇激動地問,
“你真的聽到他這麼說?”
“公子,我在此立下軍令狀,如果剛才所說有半句假話,甘願軍法處置!”
此時蒙恬下令:
來人,把使者抓回來審問!
還好使者沒走遠,三兩下功夫就被逮回來了。
士兵就像提小雞仔一樣把使者提回來了,然後一把丟到地上。
眾將都在一旁冷冷地看著,蒙恬拿起手中的利劍,在陽光下晃了晃,反射的光射進使者的狗眼當中,然後突然厲聲嗬斥,
“老實交代,不然就砍了你!”
這使者就是一個慫包,哪裏見過這副模樣,光是那振聾發聵的聲音和十足的壓迫感就讓人心驚膽戰,連忙跪下求饒,
“各位軍爺,這可不是我的主意,全是趙高李斯的陰謀啊。小的都是被脅迫的,皇上死前,口傳詔書:以兵屬蒙恬,與喪會鹹陽而葬。”
此話一出,眾將瞬間炸開了鍋,唯獨張宇麵不改色,用眼光盯著太監。
使者隻看了一眼張宇的眼神,就嚇得渾身發抖,連忙全部透露出來以求保住小命,
“李斯趙高接過遺詔以後,李斯對外拒不發喪,把遺詔寫了下來,後來趙高找到胡亥要擁立他繼位,後來又說服了李斯,於是他們合謀下詔要公子將軍自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