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梁的正月格外熱鬧,李相宜婚期訂得匆忙,出閣前聞熙郡夫人單獨去看望了這個養育多年的侄女
李相宜坐在鏡子前,看著臉上厚厚的粉質也掩蓋不住的疲累,梳妝高嬤嬤端了一碗褐色湯藥,在禁房磋磨那些時日,讓她傷了元氣,現在不得不靠著這些難喝的滋補之品調理,:“表小姐,大喜的日子臉色不宜太差,再喝點補藥”高嬤嬤是府裏老人,是聞熙郡夫人的陪嫁嬤嬤,如今被聞熙郡賜給了李相宜
白瓷碗裏的濃藥像苦肝膽一樣,聞著都叫人難看,李相宜皺著眉頭喝下
高嬤嬤從袖裏拿出一顆蜜棗 ,說道:“姑娘吃顆蜜棗就不哭了”
“嬤嬤”李相宜拉住高嬤嬤,在禁房那些時日,她也算是看清世態人心,一朝勢,人人都能踩她一腳,唯有高嬤嬤真心來看望過她:“還好姑母讓嬤嬤陪同我一塊嫁去書家,言川哥哥待我之心我自然明白,但翰林夫人還請嬤嬤今後多多指教”
高嬤嬤帶著長輩般慈愛的眼神看著李相宜:“姑娘,夫人也是疼愛你的,所以讓我跟著你,你放心吧,以後到了書家,有夫人,有國柱,日子會好過的”
多年養育,一朝翻臉無情,李相宜想起鄭嬌,想起聞熙郡夫人,想起哪個雨夜眼裏閃過幾份仇恨,可恨她無所依靠,無論生死還是婚假都掌握在別人手裏,如果她父母在世,定不會受此磋磨,李相宜憤憤看著梳妝台上描金寶石鏡子,隻見聞熙郡夫人錦繡華服,雍容華貴,一臉慈愛站在身後,也不知來了多久
“姑母”李相宜急忙喊道,後背微微發涼
聞熙郡接過高嬤嬤手中木梳,高嬤嬤識相退下
聞熙郡夫人摸著李相宜頭發,輕輕梳起:“相宜,記得你剛來府中時還是個不大的孩子,一轉眼就要嫁人了”
“姑母”
“相宜,還記得那年我去老家接你時,姐姐已經重病在床,臨終前,姐姐托我好生照顧你,給你找個好婆家,莫要像她一般被磋磨,如今我也算是完成了姐姐遺願”聞熙郡夫人放下木梳,坐在李相宜身側,這個侄女,長相隨了她早逝的姐姐,看了都讓人憐愛
李相宜對於母親已經記不清了,隻記得偶爾母親的哭泣聲,和與父親的爭吵聲:“姑母,之前都是相宜的錯,還請姑母原諒相宜”
聞熙郡拿出 一份單子,交到李相宜的手中:“當初你父親因貪墨案被牽連,被貶謫出京,家裏哪些個姨娘也紛紛逃離,隻留下你和姐姐,可惜天不假年,姐姐終究是消香玉殞,現在我還能為你做的就是給你添些嫁妝,添些田產鋪子”此事的聞熙郡夫人如同親娘一般叮囑道:“以後到了夫家,要孝順公婆,禮待夫君”
李相宜木然接過嫁妝單子,家中敗落那年,父親母親死在了哪個窮山惡水處,她從此無依無靠,李相宜抓緊聞熙郡夫人的手,說道:“姑母,以前是相宜不懂事,現在相宜就要出嫁了,姑母是我在這個世上,唯一有血緣的至情,您就是我依靠,我會乖乖聽話,不會給姑母添麻煩的”沒有堅強有力的後盾,她一個無父無母之人又怎麼可以在書家站穩腳跟
聞熙郡夫人一雙美眸微微上揚,滿意笑笑:“我的相宜真乖”
聞熙郡夫人從李相宜房間出來後,便去了前堂招呼觀禮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