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信“天生我才必有用”
每個人有必須接受命運的安排。天賦固然可以通過教育、練習與專注來強化,但先天心理與心理上的限製卻不容忽視,否則會很危險。
其實強化天賦隻是事情的一半而已,而且是較容易履行的一半。要確定某個人才在何處,其實很困難!
運動員很早就會發現自己跑的比別人快,跳的比別人遠,幾乎從小就不同凡響,被發掘後尤其是在教練的指導與琢磨下,進步更快。但大多數人很少與特別突出的才能,多半是同時具有多方麵的能力,卻沒有一樣一枝獨秀。
不論決定從事哪一行,如果你本身令人失望,或個人表現欠佳(對這一點請誠實麵對自己),那麼就要勇敢地放棄一切,重新再來!
有個男孩子,從小就是一個講究平衡發展的學生。他每一科成績都維持中上,運動也在行,但稱不上明星球員,頗有創作天分,但若要作個真正的藝術家,卻不怎麼熱衷,在考大學時,語文成績幾乎與數學成績不相上下。
在他大一時,所選的全是科學課程,還打算主修理論物理。(他那望子成龍的父親是個很實際的人,他說,學物理可以,但是理論兩個字要去掉)
一年後,做兒子的發現,物理學動人之處在於抽象的部分。
父親的憂慮沒維持多久,兒子到了三年級又有了新想法,他雖喜歡數學的井然有序,但受不了那
冷冰的感覺。於是又決定改攻藝術。(這時,素來忠實的父親禁不住自問:“我門到底是哪裏錯了?”)
好不容易,錢也花了,時間也付出了,這位年輕人終於到達目標,作了建築師,從此再也未改變過誌向。而且做的有聲有色。
雖然他的父親曾一度絕望,認為這個兒子怎麼都不成材,但事實上,這個孩子行動大膽而明智,他好不容易發現自己真正的性格與才華,然後選定一個行業,從一而終。
物理學使他物理結合的原理。數學給他度量與秩序感,藝術則造就他的眼光與靈巧的雙手。
每當學生們憂慮地問:如果16歲尚未決定將來是否要學法律,或者在大一未修完企業管理研究所必備的學分,這一生是不是就沒指望了?請看上麵的故事,這些憂慮事實上是杞人憂天,因為根本沒有人能在16、17歲做好決定,為自己的一生訂好方向,即便勉而為之,也是利少弊多。
拿破侖說,“不想當元帥的士兵不是好士兵”,這成了激勵人的名言。這說明人們渴望當元帥,我們上學,我們刻苦學習,就是為了能當上元帥。可是,當我們沿著教育家設置好的路途,走到盡頭的時候,卻發現自己成了一個工具。
工具再好,如果不會利用,它也毫無用處。應該說,高學曆的人,有才能,本身蘊藏著巨大的能量。從小到大,他們一直在積累
能量,可是從沒有人教過他們如何運用這股力量。更為悲慘的是,他們沒有利用這個能量的念頭,他們隻是等待別人來利用。
那些沒有學曆的人,隻是因為懂得了如何利用這股力量,所以成為了成功人士。
通過這一點,我們也應該明白,才能和成功是兩回事,不能在他們之間畫等號。
我們要成功,不僅要有才能,還要學會如何運用才能。正是因為不會運用才能,眾多高學曆的人空守著五鬥才富,卻隻能喊:伯樂難求,懷才不遇。
其實,隻有自己是你的伯樂,做自己生命的主人,別人無法讓你成功,隻有自己才能讓自己成功。
就是現在,來拓展自己的人生吧!讓自己這塊大才盡情在自己的職場藍圖揮灑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