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理想就是抓住未來
所謂“誌不強者智不達”。一個人最終將人生經營成怎樣,完全取決於他為自己勾畫的藍圖。藍圖空白,則人生一如白紙;藍圖潦草,則人生雜亂無章;藍圖清晰、規劃合理,則人生必然井井有條。人之理想就是人生的藍圖,如果你沒有“大鵬展翅乘風起,扶搖直上九萬裏”的欲望,決然不可能“一遇風雨便成龍”。
理想能夠創造出目的和意義。有了理想,我們才知道未來將去往哪裏,我們才知道人生該追求些什麼。沒有理想,人生就會雜亂無章、失去方向,而人,也就成了沒有靈魂的行屍走肉。人生活在這世界上,有兩樣東西我們往往最為在意:一是遠離痛苦,二是追求幸福。理想能夠讓我們將精力與心力緊緊鎖在追求幸福上,而缺少理想則會讓我們專注於規避痛苦。值得一提的是,理想完全可以讓我們更能忍受痛苦的折磨。
然而今時今日,理想仿佛成了最稀缺的東西。幾個朋友坐在一起,觥籌交錯,倘若談起兒時的理想,大多會苦笑一聲:“能夠好就不錯了,還談什麼理想!”
是的,生活確實給了我們很大的壓力。從大學畢業開始,我們先是忙著找工作,讓自己的生活有一份保障,然後又要盤算著找一個女朋友,然後便是買車、買房、結婚、生子……似乎一刻都不得閑著,根本無閑去顧及自
己曾經的理想。
但是,你想要的就是這樣的生活嗎?相信這並不是很多人理想中的人生。試問誰又願意被生活套牢,成為“房奴”、“車奴”、“孩奴”等各種“奴”呢?隻不過生活確實給了人很大壓力,讓“理想”這個詞僅僅提一句,都會被視作笑談。
其實,我們都有過激情澎湃的青春歲月,隻是沒想到理想也會冷卻,人也就隨之變成了“橡皮人”。所以,生活中那些仍敢堅持自己理想的人,我們稱其為“勇士”。
“勇士”並不是沒有壓力,也不是沒有困難,隻是他們一直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為了自己想要的結果,他們始終不肯放棄,即便千難萬險也在所不惜。
在成功開發出中國第一輛踏板摩托車以後,李書福便一直想有一家自己的汽車公司,於是他真的著手做了。
誰都知道,進軍汽車領域具有極大的挑戰性——這裏的競爭異常激烈,風險則更不用說,而且,李書福在闖入汽車行業之時,所投入的啟動資金僅有5億多元人民幣,這在巨頭林立的汽車領域來說,簡直就不值得一提。更何況,那時節國家政策對於民營企業還沒有完全開放,李書福所要麵對的困難有多大不言而喻。
不過,李書福天生就是個“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強人,他不斷地考察、摸索、分析,最後決定冒險一試。因為,國內汽車行業發展將近2
0年的時間,但無論是天津夏利還是上海大眾,無論是廣州本田還是別克、雅閣,都是在逐漸走向高端。然而就中國百姓的生活水平而言,絕大多數人還沒有這種能力,他們更需要價格低於5萬元的低端轎車。於是,李書福將戰略放在了“百姓轎車”的開發上。
經過不懈的努力,在世紀之交,中國汽車領域闖入了一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家夥”——吉利汽車。它一上市便攪亂了原本一潭死水的中國車市。它低廉的身價接連引發4次降價狂潮,令許多汽車界的大佬苦不堪言。於是,業內掀起一片打擊聲、討伐聲、質疑聲,一位國企汽車行業掌門人甚至公開嘲諷李書福道:“沒有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就別開吉利。”輿論令李書福頓時陷入了非常困難的境地,吉利汽車的年銷售輛僅有可憐的上千台而已。
不過,老天總是會對那些有理想的人伸出橄欖枝。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以後,政府開放汽車定價,夏利、奧拓兩個低端品牌相繼推出定價3萬元左右的民用轎車,這相當於給吉利汽車做了一個免費廣告——老百姓終於認識到,原來3萬元的轎車還是可以開的。從此以後,吉利轎車的銷售量逐年上升,2001年,吉利轎車在國內售出了3萬輛,成功實現了扭虧轉盈。
正是依靠那種“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精神,李書福在打
擊、嘲諷、困境的多重壓力下,依然守持住了自己的理想,最終成為中國民營企業的先驅人物。
由此可見,你對理想的態度怎樣,你的人生就會怎樣。倘若你一直擁有一個實際、美好的理想,並肯為之辛勤耕耘,美好就會來到你身邊。因為幸運女神往往更垂青於那些有理想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