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祖龍逝(1 / 2)

公元前247年,秦莊襄王駕崩,十三歲的嬴政被立為秦王。

這代秦王可謂雄才大略、千古無二,登基數年,即除去權相呂不韋、奸宦嫪毐,大權獨攬,而後不拘一格提拔人才,重用尉繚、李斯等高才國士,積極推行統一戰略。

從公元前238年,嬴政在雍城蘄年宮舉行冠禮,誅滅嫪毐實行親政以來,到公元前221年滅齊,橫掃六合不過短短十數年。嬴政掃滅六國後,遂登基稱帝,采三皇五帝之號,號稱始皇帝,繼續執行孝公變法以來商鞅的法家政策,加強君主專製,削弱舊貴族勢力。

始皇帝廢除分封製以後,建立了一套自中央到地方的郡縣製和官僚製,中央政府最高的官僚是丞相、禦史大夫和太尉,亦稱“三公”。為了鞏固政權,秦始皇還實行了一係列的政策,主要是:統一貨幣和度量衡;統一文字;修築長城、馳道和直道;強迫遷徙六國富民和平民。秦統一六國以後,為了防止六國貴族依持宗族“死灰複燃”,強迫他們遷徒到鹹陽,要他們看護皇陵,或者遷徙於西南邊遠地區,一些平民也同時被迫遷徙,叫做“遷虜”,做開礦、開鹽井等苦役。前215年,秦將蒙恬奪九原河南,設置34縣,建立九原郡(治所在內蒙古包頭市西北)。

此時的秦始皇可謂威震四海,後人賈誼曾在其大作《過秦論》裏大為感歎“及至始皇,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禦宇內,吞二周而亡諸侯,履至尊而製六合,執敲撲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係頸,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築長城而守藩籬,卻匈奴七百餘裏;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於是廢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殺豪傑;收天下之兵,聚之鹹陽,銷鋒鏑,鑄以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後踐華為城,因河為池,據億丈之城,臨不測之淵,以為固。良將勁弩守要害之處,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

《過秦論》乃是討論秦之過錯,然而即使這樣的一篇文章,也不能不承認始皇帝的赫赫工業。

天下已定,始皇帝雄心勃勃,巡遊天下,到處勒石記功。實際上在宣揚自己的功績的同時,始皇帝還有一件在他看來更大的事情,在進行。始皇帝希望長生不死!

天下一統後,商鞅變法時遭受排斥的各家學派、人才都紛紛來到秦國服務,其中黃老道家、陰陽家,他們綜合儒、法、道諸家的學說,提出所謂“五德終始說”,尤其得到始皇的信任,始皇於是認為秦是水德,周是火德,水能克火,因此秦得天下。從齊燕來的儒生方士們宣稱海上有蓬萊、方丈、瀛洲三島,是神仙居住的地方,有“不死之藥”,服後便可“長生不老”。始皇帝聽了很動心,幻想長生不老,永久的統治“如此多嬌”的這片江山。

公元前219年,齊人徐福等上書海上仙境之事,始皇帝派他征發童男女數千人入海求仙人。

始皇帝於公元前219到公元前215連續到東方沿海,江淮流域以及北邊等地巡遊,所到之處,無不刻石頌其功德。然而誰也不知道,他此時的目的,更多的是尋訪那些長生不死的神仙。

公元前216年始皇帝又使燕人盧生求羨門、高誓等仙人蹤跡,後來又使韓佟、侯公、石生求仙人不死之藥。對於始皇帝這種行動,也有儒生表示勸諫的,博士齊人淳於越建議始皇仍實行分封自己的子弟為諸侯的政策,始皇交給臣下討論。丞相李斯反對。李斯的奏議促成了秦始皇帝下令焚書禁書,規定史書非秦紀皆燒之;非博士官所職,天下敢有藏《詩》、《書》、百家《論》者,悉詣守、尉雜燒之;有敢偶語《詩》、《書》者,棄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見知不舉者與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燒,黥為城旦。準保存者,醫藥卜筮種樹之書。若願學法令,則以吏為師。這時,徐福入海求仙,費以巨萬計,終不得藥。

始皇帝尋遍天下,終於沒能找到長生不死的神仙,也沒求到長生不死的仙藥,終於感覺到自己被騙了。

天子之怒,伏屍百萬,流血千裏。

“始皇聞亡,乃大怒曰:“吾前收天下書不中用者盡去之。悉召文學方術士甚眾,欲以興太平,方士欲練以求奇藥。今聞韓眾去不報,徐市等費以巨萬計,終不得藥,徒*利相告日聞。盧生等吾尊賜之甚厚,今乃誹謗我,以重吾不德也。諸生在鹹陽者,吾使人廉問,或為訞言以亂黔首。”於是使禦史悉案問諸生,諸生傳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餘人,皆坑之鹹陽,使天下知之,以懲後。益發謫徙邊。始皇長子扶蘇諫曰:“天下初定,遠方黔首未集,諸生皆誦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繩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始皇怒,使扶蘇北監蒙恬於上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