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萬兩的巨大造價,頓時讓陪同的文武百官一片驚愕,楊華更是聽得頭大,這幾乎是個天價,要是放到自己生活的時代估計可以建造一艘小型的航空母艦了。他心裏其實知道,該艦的大部分裝備、技術專利都來自洋人之手,造價自然不菲。雖然自己大力推行新令,著力振興近代工業,但由於起步太低,缺乏相應的技術人才,各方麵的缺陷是十分明顯的,他心想:“要不是自己有著豐富的兵器知識,恐怕比清朝好不到哪去,哪能像人家小說中說的那麼簡單,幾乎毫不費力便能得到其所想要的,創業永遠是艱難的。”思索的瞬間,他立時想到了財政,眉頭微皺,目光直掃一向沉默不語的韋昌輝,大聲說道:“輝袍,今年的財政收支如何呀?”
“今年上半年國庫收支約計6800萬兩。”
“這麼說天國一年也隻有一億三千多兩的收入,孤聽了心裏總感覺比前往年都少了許多。今我天朝雄據富饒之江浙,南有貿易昌盛之廣東,且廣開海外貿易,收支為何會有如此的減少?”楊華禁不住心生疑惑。
韋昌輝暗地裏輕輕一拭額頭上冷汗,低沉說道:“要不是洋人大舉入侵,沿海進行封鎖,決不會有今日之困境……”語言一頓,苦聲道:“自與外夷交惡後,英艦隨即封鎖了海岸線,阻隔了我國與西洋、東島琉球等的外洋貿易,外貿進行得十分艱巨,出海商船日益減少;而在清虜控製的北方,由於清虜勢力日益衰落、國力疲憊,洋夷勒索不息,弄得民不聊生,致使我們好不容易爭取的棉紡織品零售商也多半關門倒閉,由於銷售門路堵塞,全國輕工產品大量滯銷,僅江蘇紡織局就積壓不下30萬枚紗綻。倒是製糖業,經我們暗中售往北方的糖類食品,多為清廷皇室及達官貴人購買,保證了一定的盈利,與江浙豐富的糧米一起,才勉強支撐起國庫。臣愚昧,百思未尋得可行之出路,望陛下懲罰。”
“既然如此,孤怎麼能不分青紅皂白地責罰,平身吧,孤再問你,現在清虜北方的情況如何。”楊華歎了口氣道。
“回陛下的話,北方之民流離失所苦難萬分,市場物價日益暴漲居高不下,百姓貧窮如洗,根本無法購買我們的產品,其境遇非臣三言兩語所能描繪出來的。”話說間,韋昌輝顯得誠懇萬分。
韋昌輝的話,讓原本雄心萬丈的楊華隻感覺內心一片黯淡,他萬萬想不到,自己賴以自豪的太平天國竟然要靠死敵清廷的間接支持,才能多加維持。一時間他默默無語地站在甲板上,深深凝望著波濤洶湧澎湃的遠方,久久不語,後邊的文武百官更是靜默無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