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則不孫,寧儉勿奢(2 / 2)

後來,為表彰羊祜都督荊州諸軍事等功勞,皇帝加封他為車騎將軍,地位等同三公。羊祜再次上表推辭,他在奏章中寫道:“臣入仕方十餘年,便在陛下的恩寵之下占據如此顯要的位置,因此無時無刻不為自己的高位而戰戰兢兢,榮華對我而言實屬憂患。我乃外戚,隻因運氣好才能事事辦得順利,自當警戒受到過分的寵愛。但陛下屢屢下詔,賜予了我太多的榮耀,這讓我怎麼承受得起,又怎能心安理得?現在朝中,有不少德才兼備之士,比如光祿大夫李熹高風亮節,魯藝潔身寡欲,李胤清廉樸素,卻還都沒有獲得高位,而我隻是一個無德無能的平庸之輩,地位卻在他們之上,這讓天下人作何感想?怎能平息天下人的怨憤呢?所以乞望陛下收回成命。”但皇帝沒有應允。

羊祜去世後,晉武帝哭得非常哀傷。那天特別冷,晉武帝流下的眼淚沾在須鬢上,都結成了冰。羊祜曾有遺言不讓把南城侯印放入棺木。晉武帝說:“羊祜堅持謙讓已很多年了,現在人死了而謙讓的美德還在。如今

就按他的意思辦,恢複他原來的封號,以彰明他高尚的美德。”荊州百姓聽說羊祜去世後,為悼念他而罷市,停止集市交易,街巷中的哭泣之聲接連不絕,就連吳國守衛邊境的將士們也為此而傷心流淚。因為“屋”、“戶”與“祜”字諧音,荊州、襄陽一帶的百姓為表示對羊祜的尊敬,避諱羊祜的名字,所以把“屋”改為“門”,把“戶曹”改為“辭曹”。羊祜生前曾喜歡遊峴山,襄陽百姓便在峴山上為他建廟立碑,一年四季祭祀。望著這座碑的人沒有不落淚的,所以人們稱這座碑為“墮淚碑”。

【妙語新悟】

公正廉明是古代做官的基本要求,對清官來講,首先是不貪,然後是無私,不貪則廉,無私則公。不論為官或治家,必須以身作則,奉公守法,避免上行下效。持家同樣如此。為人應心氣平和,保持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很多東西從道理上講人們很清楚,但行動起來確實很難,人們如果能多克服些私欲就可以多存些公德。清儉自律、謙卑退讓是羊祜處世立命的準則,亦為後人做出了克己奉公、與人為善的絕好榜樣。

人這一生有風有浪、有順有逆、有高有低,隻有秉持著謙卑的姿態行走其間,才能順利通過所有門庭。事實上,羊祜的做法不僅是謙卑退讓、與人為善,而且他身居官場,處處都是陷阱,步步都得小心,

正如古人所說,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稍不留神,就可能遭遇滅頂之災,頃刻之間,身毀人亡。所以做人,還是自律一點好,免得一不留神跌入深淵,萬劫不複。

是儉是奢,這不僅是一個人的自我修養或品德問題,更是一種對生活的態度問題,真正的智者總能寧儉不奢,不僅一生平安快樂,也留下令人景仰的清聲令名。縱觀古今,那種追求奢華、生活糜爛的人,到頭來總落得身敗名裂,走向肉體和靈魂的雙重深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