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麵前,和顏悅色(2 / 2)

王祥在父親去世後,他在社會上的聲譽越來越大。朱氏不但不高興,反而嫉恨在心。一次,她秘密在酒中下了毒,想把王祥毒死。王覽發現了,就徑直去取酒。此時,王祥也疑心酒中有毒,爭著把酒奪過來,不給王覽。朱氏見兄弟倆爭酒,怕事情敗露,急忙把酒搶過去,不給他們。從此以後,凡是朱氏賜給王祥的食品,王覽總是要先嚐嚐,以防出事。朱氏害怕下毒毒死自己的親兒子,就止住了在食品中下毒的做法。

但是朱氏並沒有放棄殺害王祥的念頭。一天王祥因有事獨睡在一張床上。朱氏以為機會來了,半夜裏悄悄地拿把刀摸進屋,對著被子狠命連著砍了好幾下。這時正好王祥出外小便,因此隻砍破了被褥,並沒有傷著王祥。王祥回來一看,被褥被砍破了,知道是繼母恨自己恨得要命,就跑到繼母房裏跪下,請求繼母把他處死。繼母起先嚇了一跳,後來聽了王祥的一番話又羞又愧,深深感動,醒悟過來,真正感受到王祥對自己的一片孝心,甚至願意為自己的錯念去死。於是她把王祥扶了起來,流下了慚愧而又感激的眼淚。此後,她愛王祥就像愛自己的親生兒子一樣。一家人日子過得很和睦。王祥盡心贍養繼母朱氏,直到給她送了終,才答應別人的邀請出去做官。

【妙語

新悟】

雖然看起來,王祥的至孝行為不是一般人所能理解的,甚至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但我們所看到並應當予以效法的,是他以孝為本的做人準則。他的這種精神能夠感化原本歹毒的繼母,把它放到當今社會,肯定也會產生積極的作用。

俗話說:“久病床前無孝子。”父母病了,一天兩天還好說,一月兩月忍忍也過去了,可是如果是一年兩年呢?想想就覺得困難重重了。假如父母長時間臥病在床,生活不能自理,即便兒女心中再孝順,有的時候也難免流露出厭煩的神色。這個時候父母心中的滋味恐怕就更加難以陳述了,一方麵會覺得因為給兒女的生活和事業帶來極大的拖累而心中難過,但是另一方麵也會對兒女感到隱隱地失望。

對於每一個人來說,生活幸福與否往往最終取決於他的精神感受,而不是取決於他的物質感受。物質享受帶給我們人類的感官刺激就好像是黃粱一夢,總是讓人不由自主地陷入患得患失的兩難困境。而在我們的身邊,隻要我們善於觀察,我們又總可以見到,一些人無論物質貧窮還是富足,整天卻都是在樂嗬嗬地享受生活。

由此可見,精神問題才是關乎一個人一生幸福的大問題。隻有那些精神富足的人才會始終保持快樂的心情。俗話說得好,“好言一句三冬暖”,和顏悅色地對待人和自然,就

能夠讓每個人心情舒暢、精神愉悅,而這遠遠要比那些物質刺激有效持久得多,特別是對父母盡孝更應該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