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引出雲長(1 / 2)

第四章引出雲長月朗中空,群星璀璨!

寂靜的深夜,一人望著浩渺的夜空發呆。寂靜的深夜不時響起昆蟲的低吟,偶爾森林深處還有幾聲不甘寂寞的野獸的怒吼!

此時此刻程興沛一絲睡意都沒有,深邃的眼神望進夜空裏沒有蕩起絲毫漣漪,眼神中沒有一絲yu望,掙紮。他完全的把自己融入黑夜,融進這個熟悉而陌生的世界。

表麵的安靜掩蓋不了內心的洶湧澎湃!

程興沛的心裏其實卻不如表麵上的平靜。在這個弱肉強食的世界裏每時每刻都有生命的危險,如果想真正的安靜,你必須做這個世界的強者,你必須不斷的學習,不斷的進步,不斷的思考!否則你也許會成為別人成功的墊腳石。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很好的詮釋了這個世界的生存之道!

想到這,程興沛突然想起了什麼——張遼走時那複雜的眼神。

其實張遼並沒有完全相信自己,究竟自己哪裏有了疏漏?程興沛百思不得其解。

剛才在說到自己的來曆時,程興沛虛構了一個合情合理的解釋,他聲稱自己的先祖是燕國人,因為當時神州四處烽火連天,征戰不休,於是他們全族遷居到了關外,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直到最近由於遼東一帶各族為了爭奪地盤,連年戰事不休,才又回到神州,可是沒有想到在歸途中,遇見了黃巾的傳教士向他們傳播太平道思想,他的父親對聖朝抱有幻想而斥責太平道妖言惑眾而招來殺身之禍,一家人都死光了,就隻有他自己逃了出來。他一路討飯來到此地,不想在森林遇見大蟲而被張遼所救。

當時確實程興沛全身傷痕,衣衫襤褸和他描述的十分吻合,可究竟哪裏讓張遼起了疑心?

程興沛為什麼之前不願意解釋黃巾起義而最後卻說是黃巾黨羽害的自己家破人亡呢?因為程興沛全麵考慮了一下,在三國演義中張遼跟隨丁原時也就是二十出頭,所以他果斷的判斷黃巾起義很快就要發生,所以他才把自己的身世同黃巾賊寇聯係在一起。而最後的結果是怎樣的,容我後麵再表!

再說張遼這邊,其實若是平時,張遼對救了一個人還是不放在心上的,但是現在這個人卻偏偏說出了這些慷慨激昂的話語,而且還是胸懷大誌的樣子,平常的一個人怎麼會有這種大逆不道的想法?況且他說的什麼“黃巾”、“太平道”他一無所知,怎能不讓他懷疑?雖說張家不算富裕,可是憑張遼打獵多年的積蓄和天下無處不在的朋友,那一點點的路費根本算不了什麼,可他為什麼還是要找個理由拖延一下呢?

聰明人都喜歡從複雜的角度考慮問題,張遼以自度人,必然不會輕易相信,但是他又怕失去這樣一位明主,仁義之君,所以他又不能不信。所以這一晚他輾轉反側,久久無法入睡。

也不知過了多久,在迷迷糊糊中,張遼的腦海中出現了一個非常熟悉的身影——這個自己自小結交的朋友,他文韜武略樣樣精通,且為人正直忠誠,氣勢赳赳,出身匡世,扶翼攜上,雄壯虎烈,為人忠而雅義,信而彌智。

各位你道張遼想到了誰?就是我們後世給予很高評價的河東解縣人,姓關,名羽,字雲長。大家都知道張遼和關羽交情不淺,兼之關羽文韜武略都勝於張遼,所以張遼在迷迷糊糊的狀態下就想起了關雲長。

這下張遼這個興奮,恨不得與那些猛獸來個共鳴,然後駕著筋鬥雲去找關羽。這當然是不現實的!現在張遼總算鬆了一口氣,定了定神,緩緩的把目光聚焦到窗外,看著這令他琢磨不透神秘的人,呆呆的出了一會神,不管怎麼樣,找到關雲長就可以解開這些謎團了,張遼收回目光,靜靜的躺下等待著黎明。

窗外,程興沛依然在思考問題,可他實在不知問題出在哪,索性不在想這些,船到橋頭自然直,他相信張遼不會傷害他,即使他有這個心,但是一個人卻萬萬不會同意,那就是張群。他相信自己對這個女孩的魅力,而她看自己的眼神仿佛也蒙上了一層霧水,程興沛知道那是迷離,崇拜,沉醉的眼神。想到這裏,程興沛擠出了這個寧靜的夜晚裏的第一個微笑。

不知道自己的兄弟們都在幹什麼?不知道有哪個兄弟在上網,哪個兄弟在上自習,哪個兄弟在陪女朋友,哪個兄弟在陪男朋友,哪個兄弟獨自在校園北院徘徊打獵?……嗬嗬,或許,有人在慢慢擊打著鍵盤,尋找著自己的蹤跡,整理完畢,也許還要寫個報告什麼的,報告就叫《論程興沛的失蹤》,望著從自己指縫間快速出現的文字,他笑了,程興沛也笑了!

程興沛笑什麼?《尋秦記》中,項少龍沒能改變曆史的車轍,不知道自己來到三國,會不會改變曆史?也許千年之後,自己也會出現在曆史書中,供別人仰讀。自己是不是應該收斂一下自己的野心,多做一些善事,讓自己名垂千古呢?或許自己真應該注意自己的言行,不然讓宿舍那幫兄弟讀到的時候也會罵的我狗血臨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