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努力,才會有未來
很多事,能與不能不在於人的能力,而在於心的力量。隻要你想,並願意為之努力,夢總有實現的時候。別讓現在的溫暖和安逸吞噬了你,把你變成一個不折不扣的庸人,要借著年輕的光,勇敢大步地向前走,就算流下血淚也不必太在乎。追夢的路上,不止有艱難,還有風景。
你一打盹,也許危險就來了
21世紀,沒有危機感就是最大的危機。你想一成不變,可這個世界一直在變,並且它不會因為你的停頓而停滯不前。大形勢要求我們必須做出改變。
看看那些身經百戰的企業家是怎麼說的:
微軟的比爾·蓋茨說:“微軟離破產永遠隻有18個月。”
海爾的張瑞敏總是感覺:“每天的心情都是如履薄冰,如臨深淵。”
聯想的柳傳誌一直認為:“你一打盹,對手的機會就來了。”
百度的李彥宏一再強調:“別看我們現在是第一,如果你30天停止工作,這個公司就完了。”
別以為那都是企業家們的事情,事實上你的生活一樣危險。在這個不斷更新的社會中,一個人的成長過程就像是學滑雪一樣,稍不留心就會摔進萬丈深淵,隻有憂慮者才能幸存。
陳應龍曾在一家企業擔任行政總監,而如今卻是一名待業者。在他成為公司的行政總監之前,他非常能折騰自己,賣命地工作,並且不斷地學習和提升自己。他
在行政管理上的才華很快得到了老板的肯定,工作3年之後他被提拔為行政主管,5年之後他就升到了行政總監的位置上,成了全公司最年輕的高層管理人員。
然而升職以後,拿著高薪,開著公司配備的專車,住著公司購買的豪宅,在生活品質得到極大提升的同時,他的工作熱情卻一落千丈。他開始經常遲到,隻為睡到自然醒;他也開始經常請假,隻為給自己放個假;他把所有的工作都推給助手去做。當朋友們勸他應該好好工作的時候,他卻說:“不需要那麼折騰了,坐到這個位置已經是我的極限了,我又不可能當上老總,何必把自己折騰得那麼辛苦?”
這時的他儼然把更多精力放在了享樂上。就這樣,他在行政總監的位置上坐了差不多2年的時間,卻沒有一點拿得出手的成績,又有朋友提醒他:“應該上進一點了,沒有業績是很危險的。”
沒想到,他卻不以為然:“我是公司的功臣,公司離不開我,老板不會卸磨殺驢!”
的確,公司很多工作確實離不開他。然而,他的消極怠工最終還是讓老板動了換人的念頭。終於有一天,當他開著車像往日一樣來到公司,優越感十足地邁著方步踱進辦公室時,他看到了一份辭退通知書。陳應龍就這樣被自己的不思進取淘汰掉了。
被辭退了,高薪沒了,車子退了,豪宅也收回了,這
時的他不得不去租一間小得可憐、上廁所都不方便的單間。
很多人都像上麵這位老兄一樣,自以為不可替代,其實,這個時代缺少很多東西,但獨獨不缺的就是人,所以,真的別放縱自己懶散。
人常說“知足是福”,的確,知足的人生會讓我們體會到什麼是美好,會讓我們知道什麼東西才值得去珍惜;但不滿足也會告訴我們,其實我們還可以做得更好,我們還可以更進一步。所以,人生要學會知足,但不要輕易滿足。在現代社會,競爭的激烈程度不言而喻,無論從事哪種職業,都需要一定的危機感。從某種程度上說,危機感也是一把雙刃劍,有時人的危機感過於膨脹,的確會讓人心力交瘁,甚至在壓力下走向崩潰。可是,如果我們假設一下沒有危機感的情形,就會發現,假如危機感消失,那麼大到國家小到個體,就都會進入一種自滿無知的狀態。這種滿足感就像酒精一樣,麻木了他們的感官,模糊了他們的視線,使他們無法看到大局、長遠目標,以及自身所麵臨的危機。
就像我們前麵提到的陳應龍,無論他曾經多麼的出色,無論他曾為公司做出過多少貢獻,從他自我滿足的那一刻開始,他的一切就都將變得消極被動。這時的他是一種“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鍾”的狀態,他把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隻是當作任務來完成而已,
不再思考如何做得更好;這時的他也最容易忽視競爭的存在,自以為已經在競爭中遙遙領先,那麼就會像和烏龜賽跑的兔子一樣,把自己的優點經營成一種笑話。相反,即使一個人能力並不出眾,智慧也不超常,但隻要他不安於現狀,他願意不停地充實自己,力求把每一件事都做到最好,他依然能夠獲得成功。
所以說,人不能一直停留在舒適而具有危險性的現狀之中,因為當你停下前進的腳步時,整個世界並沒有和你一起停下,你周圍的人仍在不停地前進著。
你不成長,沒有人會等你
每一天早上,非洲的大草原上從睡夢中醒來的羚羊都會告訴自己:“趕快跑!”因為如果跑慢了,就很有可能被獅子吃掉!每一頭從夢中醒來的獅子也會告訴自己:“趕快跑!”因為如果慢了,就很有可能會餓死!這就是生存的法則。
人生的道路上你同樣不能停步,因為你止步不前,有人卻在拚命趕路。也許此時你站在這裏,他還在你的後麵,但當你再一回望時,可能就看不到他的身影了,因為,他已經跑到了你的前麵,現在反過來需要你去追趕他了。所以,想保住自己的生存地位,你不能停步,你要不斷向前,最好不斷超越。
霍華德就職於華盛頓的一家金融公司,做他最擅長的人事工作。不久前,他所在的公司被一家德國公司兼並了。在
兼並合同簽訂的當天,公司的新總裁宣布:“我們願意留下這裏的老員工,因為你們擁有嫻熟的工作技術,你們都曾為這家公司做過貢獻,但如果你的德語太差,導致無法和其他員工交流,那麼,不管職位多高的人,我們都不得不遺憾地請你離開。這個周末,我們將進行一次德語考試,隻有合格的人才能繼續在這裏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