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瑤顧不上那麼多,快步的向著小木梯子下邊跑。
寂靜的老屋裏回蕩著“咚咚”下樓的腳步聲和小木梯子“嘎吱嘎吱”的搖晃聲。
下了樓梯跑出正屋,到堂屋,拐個彎兒跨出木質的門檻就是挨著二層小樓剩下的半間堆放著柴的灶房,灶台靠近堂屋的右手邊是一個大大的灶台,左手邊是堆的柴火,在往前就是二層小樓的一側牆壁了。
牆壁靠著柴火的拐角另一側牆外還用水泥修建了一個長三米寬一米及腰高的水缸。因為是在老房和新房的交接處,害怕房簷水落到水缸裏,上邊還用木板和薄膜遮蓋著,隻露出半平米的樣子用於平時打水。
宋瑤快速推開牆壁上留出的那道黃色小木門,就進入了二層小樓,進入小樓的位置就是樓梯間轉角。
宋瑤直接幾步跨進了前邊的客廳,轉頭就看到了放在八方桌上的遺照。香燭已經燃盡。
外公外婆的笑容永遠定格在了照片上。
淚水忍不住的掉。
良久突然耳邊傳來一聲聲呼喚:“瑤瑤!瑤瑤!這孩子跑哪裏去了!”
宋瑤被驚醒。
耳邊的聲音漸漸消失
她想著出去,果然眼前景色一變就回到了古代的家裏。聽到外邊急切的呼喚聲越來越遠。
“外婆我在屋子裏。”
說著下床穿鞋才到門口就遇上了急匆匆的陳氏。
“這大早上的你跑哪去了。”
“我剛出去了剛聽到外婆你在房間裏叫我,我就跑回房間了。”
“你剛好可別亂跑,快些把粥喝了。”
邊說著就邊拉著宋瑤到了床邊將一個粗瓷碗端起來遞給宋瑤,裏邊是一碗黏糊糊的粥。
“快些喝,外婆先去忙了。”
宋瑤望著外婆快速離開的背影,她記憶中知道家裏現在一天都是吃兩頓的,但是每次她發燒早上起來外婆都會特意給熬一碗粥。
還在宋瑤傷春悲秋的時候,突然陳氏麵帶焦急的跑了進來。
“瑤瑤,趕快喝了,換了衣服出去躲躲。”
“哎呀!”
看到乖孫女不動,陳氏握住她的手抬起碗就給她灌。
宋瑤還來不及反應就被陳婆子灌完了一碗粥,麻利兒的穿衣服。
“衙役來我們村抓壯丁了,你和那些小媳婦小姑娘們一起先去山上躲一躲。晚些時候外婆去山上接你。”
等被村裏的一個小媳婦拉著一起進了山裏,宋瑤才反應過來。
一連串的事兒直接就將宋瑤從傷春悲秋,痛失親人的悲痛中扯了出來。
到底發生了什麼!問村裏的這些小媳婦大姑娘,一個個是一問三不知。
直到天下午天慢慢開始變黑,陳氏和一些其他家的婆子一起上山來接人。
宋瑤握著外婆的手往山下走。
“外婆咋回事啊?”
“還能怎麼回事官府征兵二丁抽一,三丁抽二,五丁抽三。”
漸漸的宋瑤聽到了身旁傳來的哭聲。她轉頭看過去。
陳氏歎口氣:“這日子咋過啊!”
宋家一家子三口人,隻有宋大山一個男丁不在征兵的範圍中,這讓宋瑤心下放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