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富人在旅途中,住了一間簡陋的驛站,夏夜蚊蟲噬身。他特別想念家裏幹淨的臥房,於是越想越煩躁。而此時露宿在門外石階的亭長,卻覺得這與之前苦不堪言的監獄生活相比,眼下的生活多麼自由。所以心情很是愉悅。半生顛沛流離,自己也深受啟發,提出了“退一步”快樂的人生法則。如果當下的境遇無法改變,不妨退一步,與過去的自己,或境況不如自己的人,做個比較。也許你會發現,當下的處境已然足夠好,心也就隨之快樂了。正所謂“退一步乾坤大,饒一著萬慮休”,人若總是逼自己前進,是會累的。如果你也覺得人生不夠快樂,不妨跟著李漁,一起試試這7件小事。
少年時,科考落榜,父親早亡;家道中落後,早早扛起養家重擔。人到中年,賣詩文,帶著一家老小和劇團,走遍大半個中國,靠演戲來維持生計。卻從不覺得辛苦,始終隨遇而安,安享當下。每經過一個地方,就記下當地的風土人情,寫進自己的劇本裏;看到名山大川,便入山水,體驗風俗人情;吃到沒吃過的美食,便細細品味,創造出獨特的飲食哲學……“樂不在外而在心:心以為樂,則四境皆樂;心以為苦,則無境不苦踐行了自己的“退一步”快樂法則,把人生的苦難,全部化為養分。“對未來最大的慷慨,就是把一切交給現在。”享受當下所擁有,會快樂;退一步去比較,也會快樂。這是治愈負麵情緒的一劑良方,也讓你我的人生,多了幾種活法。
到中年,再也沒有比睡個好覺更幸福的事了。”然而,越是渴望好好睡覺趕走煩惱,卻因煩惱,變成奢望。心中掛念著未完成的事情、盛滿情緒,我們躺在床上隻會輾轉反側,越睡越煩躁。早已習慣為生計操,自有一套睡得好的秘訣:“先睡心,後睡眼。”“心忙時不宜睡覺”,所以寧願熬夜,也要把一天待做的事,都解決完再去休息。不如,休息前先把頭腦和心裏的緩存清空:有煩心事時,在睡前設置20—30分鍾的空白時間,用筆寫下內心的煩惱;放下手裏的電子產品,關閉光源,拉緊窗簾,保持26度室溫,準備有重量感的被子,都能幫我們睡得舒服。唯有安然入睡,睡眠才會成為一劑解憂良藥。
散步不僅是一項運動,更是一種生活方式。它讓我們身心放鬆,停下對效率、時間的過度追逐;還能給自己留出思考和喘息的空間;更有機會去觸摸生活,思考真正重要的人生議題。早已洞悉散步的好處。每逢傍晚,無論孤身一人還是結伴而行,他都會出門散步,且風雨無阻。至於目的地,則隨心隨行。看見水木清華,就駐足欣賞草木的安靜;遇見佳人,就欣賞其娉婷婀娜的活力;最常去也最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