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的視角給到宋寧。
吳舟行死了…懷裏揣著生日禮物怔愣看著。懷疑大夫搞錯了,又上前探了探鼻息。隻覺腦中有根弦繃了,祝壽的人陸陸續續進了院子,嘈雜聲混亂在腦海,隻是攥緊了那一封信紙,緩緩靠牆蹲下來抱住雙膝。
便也沒有注意到椅子上躺著的人眼角的淚滴。
大門被什麼重物撞擊後發出了沉默的聲音,一個人影踉蹌竄了出去。沒有顧及太多,隻是安靜的收拾著遺物。
三年之後,清風閣重開,戲子開腔,故人歸。
開扇露相,引得台下一陣掌聲。遠遠相望,看出了彼此之間的心思。戚遙憐…?不…海樂…一曲完畢,並沒有戳穿人的偽裝。卸下裝束,款步走回正廳。看客們早已散去,聞訊而來的親友圍了滿堂。述了幾句舊,又坦白了三年布局以及當時的假死之計。
不曾想,這條街過了數年竟仍是當初的模樣。人流的盡頭看到了許久未見的“老朋友”,半瘋半傻,揣著明白裝糊塗。便也隨著他去了,蹲下將裝有碎銀的錢袋塞入他手裏。
起身去往郊外,看著遠處的青山,突的笑了,揮了揮手,朝著老宅的方向遠去。打理好了老宅以及廟宇,收拾著多年的故居。
晚風習習吹人醒萬事藏於心…這一切…終於了結…
吳舟行沒有死,準確來說…他沒有回來。臭狐狸怎麼可能死呢,就連三年後如今再見也隻是幻覺而已。
看著手上的人皮麵具,以及身旁的信。大約是懂了他當時的處境,自裁是當時解局的最好辦法了吧,猶豫或不舍,還是決絕離去。隻是他這樣的人,終其一生,滿是遺憾。
出神片刻,拆開了信封,是一張辭別信和診斷書。他不是我,我不是他。他不是他,我不是我。所以…我…是誰?宋寧…還是吳舟行?木可成舟,舟寧自行…我…是誰?
【宋寧】
宋寧應該是誰,這個問題我想了很久。他不是他(他自己),他不是他(吳舟行),他(吳舟行)也不是他(宋寧),他(吳舟行)更不是他(吳舟行)。他不是他自己是因為他的一生都會站在吳舟行的陰影裏,但他永遠不可能是吳舟行,他隻是有故人之姿。他有著吳舟行下意識的舉動,他像他,但他不是他。
我曾今想把宋寧寫成另一個吳舟行,但是我又期待著宋寧就是吳舟行本人。出現這種心理之後我才意識到吳舟行對於我而言是一塊有著缺陷的白玉,換個角度又是別樣的美。這個決定對宋寧極其不公平。
宋寧屬於正在經曆,是當事人也是讀者,他陷入局中不知,保持著自己的本心和初衷,初期的他沒有像吳舟行一樣的顧慮城府算計。吳舟行的“死\"無疑推動了他的成長,他用三年時間穩住盤口,接受了“吳舟行去世”變故。而吳舟行的回歸讓他的整盤棋子崩壞,事件巨大的起伏會使宋寧成為下一個\/做回吳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