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9\/
超級語技訓練,告別念稿式講話
主持人與主持人之間,最大的差異不是發聲技巧、主持稿創作能力,而是臨場發揮、隨機應變的本領。隻有掌握足夠的技巧,才能在僅有稿件框架的情況下自由填充內容,告別念稿式講話,讓你的主持永遠得體,符合實際情況。
◎ 訓練一:建立自信,消除緊張
對很多人來說,私下閑聊不是問題,在公眾場合主持和演講卻成了大問題。他們通過事先認真練習、反複背誦、精心準備等努力彌補了技巧上的不足,通過反複訓練確定了表達方麵的優勢,然而卻輸在另一環節——心態。
在公眾場合,麵對台下的眾多觀眾,他們往往就會發怵,頭腦一片空白,忘掉所有準備好的話或是背下來的稿子,甚至說起話來也是磕磕巴巴。
這是我們所說的怯場,普遍出現在場景主持和脫稿講話中,根源就是不自信。因為不自信,擔心說錯話;因為不自信,一上台就緊張;更因為不自信,怕被人嘲笑……偏偏自信是最重要的,缺乏自信就很難建立良好的心態,最後隻能呈現一場“尷尬”“拉胯”的主持或演講。
試問,你自己都不自信,如何在主持中活躍氣氛、說服觀眾,又如何在演講或活動中贏得信任和青睞?所以,對於主持人和演講人來說,建立自信非常重要。事實上,很多演講大師都是從
建立自信開始的。
建立自信,其實是與怯場做鬥爭的過程。我們若想要練就超級語技,首先要想辦法建立自信,戰勝恐懼和緊張,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這樣才能讓自己看起來談笑風生、收放自如,而不是死板僵硬、帶有嚴重的表演痕跡。
那麼,如何建立自信呢?
首先,自設場景進行實戰練習。場景主持和表演不一樣,它要求語言、情緒和場景相符合,如此才不會顯得做作。隻有經過多次訓練和練習,我們的自信才能大大提升。因此,日常訓練時千萬不要隻是背稿,而是應該多多進行場景式的實戰練習。
著名主持人撒貝寧,主持過《今日說法》《挑戰不可能》《開學第一課》等優秀節目,其口才和臨場反應能力都令人折服。他從小就對主持有濃厚的興趣,為了練習口才和自信,時常在家裏進行場景式實戰練習,如主持一場晚會,從晚會策劃、節目表演、主持開場白、中間串詞到場景布置、道具準備等環節都進行實戰練習。正因如此,撒貝寧不僅提高了口才,還增加了自信和臨場反應力。
我們可以學習撒貝寧,在家人生日、親朋好友聚會等場合大膽練習。你在熟人麵前敢講、講得多了,自信自然能樹立起來。
其次,積極的心理暗示可以大大提升自信和勇氣。很多時候,個人的不自信源於內心對自我能力的否定,所以在日
常練習和正式主持、演說前,積極的心理暗示是非常必要且具有積極效果的。
實戰練習後,可以對自己說“我做得不錯”“這一次我進步了很多”;上台前,可以對自己說“我能行”“我的發言一定能讓現場沸騰起來”……那麼,我們就能真的自信滿滿,發揮出令人難以想象的實力。
如果你是被突然“cue”上台致辭,緊張得不知道說什麼好,也沒什麼大不了——你要盡可能地微笑。微笑具有神奇的魔力,可以讓你的大腦擺脫緊張、焦慮,讓你越來越自信、從容。同時,放鬆身體活動手臂、大腿,然後深呼吸幾次,也可以有效緩解緊張情緒。
再次,不要太在意講得好不好,不要太害怕出錯。很多演講大師告訴我們,演講前越是告訴自己不要緊張、不要講錯,結果就越容易緊張和出錯。這是誰都難以戰勝的墨菲定律。因此,主持或是演講前,我們要讓自己保持平靜心態,不要總擔心成功和失敗、會不會受觀眾歡迎等問題,更不要總是自己嘀咕不要緊張、不要出錯。
最後,多積累、多練習。對於經驗少或初學場景主持和脫稿講話的人,緊張、不自信是很自然的。如果我們因為緊張、不自信而逃避——不練習、不上台,永遠別想有所突破。
俗話說熟能生巧,在這裏同樣適用。一開始,我們可以拿稿講話,雖然做不到脫稿,
但隻要聲情並茂、自信滿滿,效果也差不了。講得多了,自信的感覺有了,脫稿主持和講話自然不成問題。
人人都希望輕鬆自如地在公眾場合講話,偏偏緊張、恐懼等消極情緒總是如影隨形。因此對講話者來說,口才很重要,自信更不可缺少。隻要你敢講,形成對觀眾說話的自信,征服觀眾就不是問題。
◎ 訓練二:善用眼神交流,carry全場
很多主持或演講者說話時滔滔不絕,慷慨激昂,可現場氣氛卻死氣沉沉,觀眾神情漠然,甚至不時走神、竊竊私語。關鍵原因在於,這些人沒有與觀眾進行眼神交流,沒有把情感表達出來並讓觀眾接收到。
這是因為語言有兩種,一種是有聲語言,一種是通過眼神、表情、肢體動作傳遞的無聲語言。
無聲語言中,眼神最重要。很多時候,包括公益活動、動員大會,我們和觀眾有眼神的交流,讓觀眾看到我們眼中的真誠、熱情,才能讓話語更鼓舞人心;歡迎儀式、答謝活動,我們的眼神把喜悅、祝福、感激等情感表達出來,其效果比一百句“歡迎”“感謝”之類的話更有感染力。
無論是節日主持、活動致辭還是慶典發言,善於利用眼神,往往都可以將語言的感染力以及我們的情感和想法擴展到最大。勵誌演講大師卡耐基曾經說:“在當眾講話的時候,我們不可忽視視線接觸的重要
性,因為隻有目光的交流才是可以取得理想效果的交流。”“在我們演講的時候,不僅要注意表情,更要注意表情的靈魂——眼神。”
一位成功的演講者很善於運用眼神,每次演講時都有超過60%的時間與觀眾進行眼神交流。當他說“我相信你們……”“我對你們表示熱烈歡迎……”時,他的眼神是堅定、明亮、真誠的,然後會在某個區域停留或與某個觀眾對視幾秒。講到重要內容時,他通常會選擇一個人作為焦點,正視他一兩秒,然後慢慢地轉移到下一個人,在大部分觀眾身上停留一兩秒……就是因為這位演講者善於眼神交流,他能夠很好地與觀眾互動,調動觀眾的喜怒哀樂,引發觀眾的共鳴。
人的感覺很奇妙,即便你的語言再生動、肢體語言再豐富,可是眼神沒有情感,或是不與他人進行眼神交流,溝通效果和演講的感染力都大打折扣。所以,我們主持或演講時要善於注意語言的靈魂——眼神。善用眼神和觀眾交流,把自己的情緒和情感充分地傳遞給觀眾,就可以輕鬆地carry住全場。
那麼,我們如何才能在場景主持和脫稿講話中發揮眼神的魅力呢?
首先,眼神的交流不是漫無目的的,也不是在整場主持和演講時無時無刻都與觀眾進行眼神交流,否則情感就會顯得過於泛濫,產生過猶不及的效果。
眼神交流
,要做到有的放矢、恰當合理。比如,活動進行到高潮,或是情感到了一個爆發點,或是講到非常重要的內容,我們就需要與觀眾進行眼神交流;活動開始或結束時,為了吸引觀眾注意力也需要與其進行眼神交流。
其次,眼神要集中在觀眾身上,自然地平直向前,不能看天花板、天空,也不能盯著地麵或台下一隅。
眼神交流時,絕對不能隻看前麵少數幾排觀眾,或是隻看自己熟悉的觀眾,而是要與大多數觀眾交流。因為你的話不是說給少數人聽的,若是忽視了大多數觀眾,很難引起共鳴,導致現場氣氛和反響差強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