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VCD

乒乓球禁止空運,因為摩擦會爆炸。

-------------------

VCD即VideoCompactDisc的縮寫:視頻壓縮盤片。VCD標準由索尼、飛利浦、JVC、鬆下等電器生產廠商聯合於1993年製定,屬於數字光盤的白皮書標準。

在中國提起VCD,那就不能不提萬燕,提起萬燕,就不能不提薑萬猛、孫燕生這兩人。

1992年,在美國舉辦的國際廣播電視技術展覽會上,美國c-cobe公司展出的一項不起眼的MPEG(圖像解壓縮)技術,引起了當時為安徽現代集團總經理薑萬猛的興趣。此後,薑萬猛出資57萬美元,於1993年9月,他們將MPEG(圖象解壓縮)技術應用到音像視聽產品上,研製成功一種全新物美價廉的視聽產品,這就是世界第一台VCD。同年12月,他有與美籍華人孫燕生,共同投資1700萬美元成立萬燕公司。

“萬燕”讓中國百姓認識了VCD,並開創了世界的VCD行業。

但令薑萬猛沒想到的是,隻幾年時間VCD便在中國迅速崛起,並風靡全球,成為一個年銷售收入達100多億元的大產業。就連電子工業發達的日本、美國都要參照他研製的萬燕VCD來生產。

從1996年開始,中國的VCD市場每年以數倍的速度增長,銷量從1995年的60萬台猛增至1996年600多萬台,1997年銷售達到1000萬台。隻用了短短5年,VCD影碟機累計銷售已有5000萬台,並催生了愛多、步步高、新科等國內響當當的品牌。但“萬燕”卻在這個產業中,從“先驅”成為“先烈”,其市場份額從100%跌到2%。

萬燕緣何失敗?

在技術上,“萬燕”發明了VCD機,卻沒有申請專利,上市後被國內外的公司紛紛仿製,這些廠家以較少投入進入VCD行業,有充足的資金進行市場開發。而“萬燕”麵對群起的競爭對手,卻沒有保護自己的盾牌。在資金上,“萬燕”在前期研究開發的投入是1600萬美元,當時,中國老百姓對VCD的認識幾乎為零,為開發市場,“萬燕”又投入了2000萬元,由於前期投入太多,“萬燕”已難堪重負。資金的短缺使得“萬燕”寸步難行;在市場開發上,“萬燕”起步階段,對市場營銷經驗不足,沒有重視產品的市場運作。資金主要沉澱於技術開發和市場開拓階段,與“愛多”等品牌花巨資投放廣告製造聲勢相比,“萬燕”的市場營銷顯得力不從心,未成聲勢,市場份額被蠶食殆盡,最後落得為他人作嫁衣裳。